丁公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阔别中土20年,指环王归来,神作依旧
TUhjnbcbe - 2023/4/30 21:46:00
治疗白癜风有什么偏方吗 http://m.39.net/disease/a_5419408.html

你不得不承认有些电影就是“历久弥新”——你了解得越多,反而越觉得自己对它所知甚少。

《指环王》就是这样的电影。

年12月,《指环王》系列第一部《护戒使者》在北美公映,次年4月在中国大陆上映。如今,《指环王》三部曲《护戒使者》、《双塔奇兵》、《王者归来》接连在国内定档重映,这无疑是在召唤我们重回中土世界——

再一次,比尔博缓缓展开中土地图,夏尔旖旎的风光和绿草如茵的乡野迎面而来。护戒同盟将意气风发首次集结......

也由此,带领无数你我再次加入那史诗般的魔幻远征。

穿越亚苟纳斯巨像...

与来自地底深处的炎魔酣战...

在圣盔谷的冷雨中苦撑...

为觉醒而奋起反抗的树人呐喊...

为与闪烁阳光一同降临白袍巫师振奋...

.....

你的眼睛让你不得不承认,有些电影也天生属于大银幕。《指环王》就是这样的电影。

但坦白说,把这句「天生属于大银幕」的评价用在《指环王》上,我多少有些心虚和抱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句话一度被滥用在各种差强人意的电影上,从而不免暗含了一丝「此部电影除视觉特效外,其他部分不值一提」的意味。

可,《指环王》绝不只于此!

近半年都没走进影院的我,在前排老老实实仰着头坐了3个多小时,闷着口罩,脖子酸痛——恢弘、震撼、胸腔共鸣、壮美、浩瀚......大银幕的视觉观感,毋庸赘述。

可当电影结束,片尾字幕闪出,让大多数人包括我,安静坐在原位听完Mayitbe的,其实更多的是银幕以外的东西。

我想,就是这些成就了一部佳作......

01托尔金的奇幻文学

19世纪的某一天,牛津大学语言学教授J·R·R·托尔金,在批改学生的试卷时突然来了灵感,在一张白纸上潦草地写下:“Inaholeinthegroundtherelivedahobbit.”——

“在地底的洞穴中住着一个霍比特人。”这句话正是原著*们烂熟于心的《霍比特人》开篇语。

于是,故事开始了。

在追忆自己的创作灵感时,托尔金坦言,“我当时和现在都不知道为何会写下这样一句话。很长时间里我并没有拿这句话怎么样,有好几年,我除了画下瑟罗尔的地图,什么也没干.....”

直到19世纪30年代,这句话变成了一部《霍比特人》。在那之后,又变成了一个关于霍比特人新故事的第一章‘盼望已久的宴会’。

而这,其实正是《魔戒》(或译为《指环王》,为避免混淆本文以《魔戒》指代原著)的第一章。

托尔金本人设计的《魔戒》三部曲封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正在念大学的托尔金被征召入伍,参加索姆河战役。与他一同参战的挚友,死的死,伤的伤。就连托尔金自己也差点儿殒命。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魔戒》里会刻画山姆这样一个“我不能替你背负魔戒的重量,但无论如何都要背负起你”的兄弟。

可以说,特殊的战争经历给托尔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尽管他一再强调自己并没有受到影响),从他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他对欲望的反思、对人类宿命的追问、对善恶尺度的揣测,以及对现代工业文明及其所衍生的杀人机器的极度厌恶。

比如,视财如命的矮人贪得无厌,向地下挖矿,结果释放了隐匿在地底的古老恶魔;索伦统治下的魔都,遍布巨大的齿轮;喷火的机械吞吐着浓烟,半兽人忙着锻造武器,训练军队;

而最具有象征意义的,莫过于代表着绝对权利的魔戒。

拥有魔戒的人就意味有了至高无上的魔力,但与此同时,魔戒又代表着「绝对的恶」,并且,也似乎直指了「人性底线的不可考验」,即,没有人能够在绝对恶念的引诱下保持理性和镇静。

在《魔戒》里,我们看到太多人在「绝对的恶」中沉沦。乃至到了第三部,就连一路不畏艰难爬到火山口的佛罗多,也在摧毁魔戒前的一刻,选择屈服,转而戴上魔戒说,“是我的”。

结局自然是反转的——魔戒最终被毁。只因贪婪的咕噜为了抢夺魔戒,不小心和戒指一同葬身火海。而佛罗多则抓住悬崖边的石头,成功获救。

面对如此难以定义的“大团圆”结局。我想任何人都不免好奇这样一个问题,难道正义只是一种巧合吗?难道作恶的人只因意外才跌落悬崖,而善良的人只不过恰好抓住了崖边?

实际上,类似于“可以隐身的魔戒”这一隐喻,源自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一个故事:

牧羊人吉格斯掉进一个地下墓穴。在那里,他从巨人遗骸上拿到一枚黄金戒指。戒指拥有特殊的魔力,一旦戴上便可隐身。于是,吉格斯戴上这枚戒指杀死了国王,娶了王后,将王权占为己有。

在这个故事里,柏拉图同样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人们作恶而不被发现,进而也不被惩罚,人们会选择正义吗?人们为何要选择正义呢?

在《理想国》的对话中,苏格拉底给出的回答是,正义本身(而非其后果)就是值得选择的。也只有如此,灵魂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而回归到《魔戒》之中,我们也许可以这样假设——倘若之前佛罗多不因同情咕噜而留它一命,那么“大团圆”的一幕,决然不可能发生。魔戒也许并不能被成功摧毁。

也就是说,这样一个小小的、善良的决定,却意外逆转了结局,触发了光明。或许,《魔戒》之所以打动人心的原因也恰恰来源于此——选择善良本身,而非其后果。

02锦上添花的三部曲

说实话,单就托尔金的原著小说来看,其影响就已经很深远了。夸张点说,奇幻迷、游戏迷、科幻迷、天文迷,乃至摇滚迷都会在其中找到些许关联——

桌游《龙与地下城》、电游《魔兽世界》,不少设定都来源于《魔戒》;齐柏林飞艇乐队有很多歌词涉及中土元素,比如迷雾山脉、咕噜、魔多...;天文学家用中土世界的山脉来命名的土卫六上的几座大山,甚至用《魔戒》里的人名——比尔博、索伦等等,来命名的小行星......

在后世受《魔戒》影响颇深的作品中,最为人乐道的莫过于乔治·马丁的《冰与火之歌》和J.K.罗琳的《哈利波特》。

年,乔治·马丁在接受采访时说,《冰与火之歌》一开篇几乎将所有重要角色都聚集在了北方,随后,这些人各奔殊途——“这样的情节走向就是启发自《魔戒1》结尾,护戒同盟四分五裂的剧情。”

在采访中,马丁“控诉”甘道夫跌入断崖的情节给13岁的自己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如果甘道夫死了,那么任何人都可能死!”

后来乔治·马丁在《冰火》里动不动就写死主角的操作,似乎也因为受了托尔金的影响。

J.K.罗琳同样是《魔戒》的拥趸。相信很多人也在二者的世界观和人物的设定中,发现了关联之处。

就比如,弗雷德、乔治这对活宝兄弟,与皮平、梅利这对话痨的霍比特人,我觉得就点有隔空喊话的意思。

也许正如一位研究托尔金著作的学者所言:“任何一位写史诗奇幻的现代作者,无论怎么努力,都避不开托尔金的印记。”

可以说,作为西方现代奇幻文学公认的开山之作,《魔戒》对后世的影响,特别是对流行文化的影响,是深刻而且全面的。要想穷举《魔戒》影响过的所有作品,恐怕是个统计量十分庞大的工作。

而想要将这样一部深入人心的奇幻巨作改编成电影,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其难度都可想而知,很多人甚至将翻拍《魔戒》列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在评价电影《指环王》三部曲的成功时会说:“导演彼得·杰克逊的功劳不在于他改了多少,而在于他保留的多少。因为托尔金的原著厚厚的摆在那里,任何导演都会垂涎三尺,但又怯于触碰,因为它的结构实在太宏大了,无法下手。”

可电影《指环王》无疑是大获成功的。

尽管《指环王》三部曲一共加起来才10个多小时,但我们显然能看到其中延续了原著对欲望的剖析,对现代工业的警惕,以及对人性的讨论。

从小说内核的提炼,到剧本的打磨,再到奇幻恍若油画般的视觉呈现,近乎完美的服化道、配乐、选角…电影的成功,是脚踏实地的。

导演直接请园丁种草、种树、种藤蔓...等了两年种了一个霍比屯出来

《指环王》三部曲一共拿到30项奥斯卡提名,拿下了17个奖项。仅第三部《王者无敌》就获得了11座小金人,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这两项含金量极高的奖杯。

在受限于电影时长的苛刻条件下,导演彼得·杰克逊显然已经呈现出托尔金原著中最宝贵的东西。

这短暂的却堪比史诗的十几个小时讲了些什么?

无非是讲了,佛罗多,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霍比特人,和其他所有霍比特人一样,他有厚实的大脚,他热爱和平、安宁,以及犁垦良好的土地,最喜欢秩序井然的乡野。

他只是芸芸霍比特人中的一个,既没有魔法,也没有超能力,却一不小心成了主角。他选择一步步向前,和朋友们去完成一件看似毫无希望的事情。

这是一个“普通人”踏上旅途的,再“普通”不过的故事。可正如山姆所说:

“普通人的生命历程也正像那些伟大的故事一样永生难忘,意义非同寻常。”

“欢迎重回中土世界”

参考文献:

果壳-《那些“真爱粉”弱爆了!看看科学家怎么致敬《指环王》》

鱼叔-《神剧纷纷烂尾后,我就全指着他活了》

渐变画-《重看《指环王》三部曲,依旧是神作!》

观复导向

图片:部分来源网络

编辑:观复歪歪子

监制:观复文化

1
查看完整版本: 阔别中土20年,指环王归来,神作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