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成都,最是闷热无常。天热无胃口,就需要来点味重、香辣的冷食,提起人的食欲,同时又能带来清凉,让身体里闷着的热气,多少释放出来。
今天推荐的美食,便是钵钵鸡。
从乐山过来的钵钵鸡,早已成为了成都人生活的一部分,夏夜街头,好吃嘴们围坐一桌,中间放着一个大钵钵,里面装一大把竹签签。
签签的尖端点缀着鸡肉、鸡杂、毛肚、牛肉、土豆、藕片、豆皮等等,浸泡在色泽红亮的调料里。等待着人们将其从钵中拿起,带走面上浮着的满满白芝麻,送入口中,别提有多香。这样的店,在成都,至少有上百家。
叶大爷爱吃钵钵鸡,吃过的店也不少,今天我就带大家前往品尝两家我常去的钵钵鸡店,他们的口味不一定能够让你感到惊叹,但一定有自己的过人之处。
01/
「四妹钵钵鸡」
红油跟芝麻,才是钵钵鸡的灵魂
钵钵鸡始于乐山,起源于清代末年,最早人们是把食物盛放在农家手工竹编的簸箕里,旁边放一个陶瓷钵钵,也就是瓦罐,钵外画着红黄相间的瓷质龙纹,用来盛放调料。
每一片鸡肉、鸡杂都用一个竹片串好,将选好的菜放入钵钵里浸泡入味,自取自拿,这便是旧时的市井流行小吃。
看似简单,背后也有学问。例如菜品,都是经过特殊加工,随后晾冷,浸泡于各种口味的调料中。这“特殊加工”所指,并非简单的煮熟,各家都有各家的奥秘;而“调料”本身,更是钵钵鸡最重要的部分。
四妹钵钵鸡的厉害之处,也正是在这红油调料与芝麻当中。
开店于年,之前摆过一年地摊,第二年就进了店,开在望平街。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方圆两公里内,最是出名。
出名,自然也有它出名的道理。第一次来此的顾客,在门口便能瞧见它家的所有菜品,虽然不多,但是也齐全。
鸡肉、鸡爪、鸡心、脆肚,还有鸭舌、牛肉、掌中宝脚拐肉等等,每串几根签、选菜方式也都一清二楚,别处大都是沿袭古制“自取自拿”,在这里,会有老师傅专门帮你取签签。
从自取到帮拿,选菜变得更加干净卫生,不会有人在菜品前翻来翻去、左挑右选,弄得到处都是。
同时,也节约了大家的时间。20多年的老师傅对签签的手感再熟悉不过,你说要20串,那误差就不会超过5串,也不用怕店家给你多拿,8角一串的签签,不至于赔上20多年老成都苍蝇馆子的信誉。
在经营方式上,你会发现他家做的改变还挺多。除了帮拿菜,菜品也并未完全泡在调料里。仔细瞧瞧,素菜全都摆在面上,一清二楚,而荤菜都装在大盆里,没错,这里没有钵。红油调料刚刚没过荤菜的一半,剩了半截在外面便于分辨。
选好菜,此时你会面临两次选择,第一次,是否将菜品从签签上赶下来,爱拿着串啃的人自然无需犹豫;第二次,是否需要加热,一般的钵钵鸡都是冷吃,也是顺应大众需求做的调整,冬天严寒,也能享受。
随后老师傅手执大勺,手腕一转,一大勺红油调料带着满满的芝麻落入小盆之中,给你刚选好的菜品再淋一次,泡个半截,快坐好,准备上菜了。
不得不说,他家是真的敢用油。老板四妹儿告诉我,“我们是去德阳那边的油厂找的最好的油,这个你必须要舍得,不能抠门。”
不仅每个小盆里有红油,每人还会单独配一个红油碟,还是锅里的汤汁调料,这样一来,若是觉得味道不足,自然可以在碗里多泡几下。
签签往碟子里一滚,一粒粒芝麻挂了满身,提起入嘴,红油还跟着滴,迅速放在口中,签子一拔,香辣四溢。
竹签尖的鸡肉在吸饱了红油汤汁之后,红亮的汤汁顺着鸡肉缓缓滑落,芝麻的醇香混合着鸡肉的辣味在舌间流转,清脆的藕片、爽口的木耳,荤素搭配让人止不住一串接着一串。
为什么红油调料我提了无数次,你听老板四妹儿的描述就全明白了,“我们家的特色就在于熟油辣子与芝麻的融合,芝麻和红油才是钵钵鸡的灵魂。”
特殊处理的方式自然不会告诉别人,但四妹儿悄悄给我透露,他们家的芝麻、红油很香,是有原因的。
芝麻是从湖北孝感进的货,别人家很多芝麻吃着是苦的,甚至直接洒在面上,而四妹儿是经过了很多次工序加工,保证无化学添加的前提下,将熟油辣子与芝麻的香味做到最协调的融合。
除此以外,四妹钵钵鸡做得最狠的一点,是他们还准备了很多搭配的菜品,而且各个都很出色。
卤菜微辣,入味又馋人,鸡爪更是稀溜耙,入口即化;尤其要说说脑花,与冒菜、火锅的脑花完全不一样,偏蒜香口味,加了剁碎的青椒,没有腥味,入口绵绵,辣味适中,香味更胜一筹。
再配上一碗几乎每桌必点的冰镇番茄汁,像是把糖渍番茄捣碎后冰镇,再上桌,每一勺入口,都是满满的夏日清凉,甜酸比例刚好,解暑更解腻。
红油调料的琢磨,经营方式上剑走偏锋,还有配菜的选择,饮品的搭配,老成都苍蝇馆子的努力用心,显而易见。
老板在提到他家外卖调料时,讲到了保质期,“我给你说,我还专门找在美国的朋友帮我测试了水活度的,水活度你晓得不,哎呀,就是它含水分的多少,水活度很低,保存的时间就很长。”
讲着自家做的钵钵鸡,又认真又自豪,偶尔还蹦出一个始料未及的“水活度”,顿时觉得这位绑着围裙的老餐饮人,分外可爱。
02/
「乐山鲜知味钵钵鸡」
不一定最好吃,但一定最街头
乐山鲜知味钵钵鸡是我吃过的钵钵鸡里,烟火气最足的一家,他们家,阵仗真的非常大。
站在马路对面,一眼望去,密密麻麻坐满了人,八个铺面,招牌都做了两个,几乎四分之一条街都是鲜知味的。喔对了,还有三个铺面在两百米处放着。
当走在美食街不知道如何选择时,店里的生意状态是大多数人的判断标准,鲜知味的存在,仿佛把“绝对错不了”五个大字写在了脸上。
黄色招牌下面,人群最打挤的地方,就是选菜的地方。挤入人群中,又是另一片震撼光景。
十多个盆盆里装满了各种菜品,泡在调料汤汁里,一点不敢触碰,就怕它突然闷出来。顶光打下来,色彩鲜艳无比,一堆又一堆菜挨在一起,像极了《千与千寻》里千寻父母面前的美食盛景,看着食欲就上来了。
每个人手里拿个小盆,小心翼翼地翻找着自己喜欢的菜品,这种方式也正是旧时钵钵鸡的传统,味道上,红油、藤椒两种口味都有,藤椒的菜品较少一些。
自己选好后拿给掌勺的嬢嬢,这里的嬢嬢绝对没在学校食堂待过,手一点不抖,无论是红油还是藤椒,都会给你舀一大勺。
若是不忙,还会帮你全赶下来,忙的话旁边也专门放好了筷子,自己动动手,也算是增加体验感。
要想吃鲜知味家的钵钵鸡,反应要快,如果人多没位置,你在旁边等着嬢嬢给你安排,那不好意思,你可能就要多饿一会了。
矮桌矮凳子,几十张一字排开,看到哪桌数签签,那就立刻飞过去旁边候着,夏天生意最好的时候,板凳都还来不及冷却,下一个顾客就坐起把温度续上了。
找好位置坐下,钵钵鸡上桌,再找嬢嬢要上一份芽菜炒饭或是鸡汤饭,配上冰镇的玻瓶饮料或是冰啤,不出5分钟,菜品给你上得齐齐的。
别等了,赶紧尝尝。
就我的感受来说,鲜知味家的钵钵鸡适合口味偏重的人,红油与芝麻没有四妹家的香,辣度微辣,藤椒味的钵钵鸡也略显寡淡,能浅浅尝到面上藤椒油的味道,更丰富的品味,就不用奢求了。
还好他家配了海椒面,夹一片土豆在干碟里翻滚,两面都蘸上,那才叫一个舒服。
单论味道,四妹钵钵鸡只做红味,更胜一筹;但鲜知味在就餐氛围上,可以说远超成都所有钵钵鸡。
矮桌、矮凳、路边摊,八个铺面拉通的长度,道路两边坐满了人,边吃边聊的同时,还能听一嘴前后左右的龙门阵。
第一次来不知道点什么配菜,也只需瞄上一眼,每个桌子上的菜品一览无遗。
梧桐树下,热热闹闹,过路的人难免被这盛况吸引放慢脚步,思量着店家到底是有多好吃……
杯筹交错之间,没有包袱,无需在意其它,啤酒杯相碰洒落在桌上,闲扯瞎聊,笑声掩盖一切,此刻,快乐最重要。
老成都的街头饮食文化,值得好好去感受一番。
成都的钵钵鸡不计其数,川大背后的重庆森林,郭家桥的徐嬢,玉林的官记,当然还有叶婆婆,大家都有自己的立足之处,口味上的差异区别,也因人而异,到底好不好吃,自己试了才晓得。
夏天的街头,钵钵鸡绝不缺席,你心中的钵钵鸡首选又是哪一家?快来评论区留下店名和理由,跟大家一起分享交流battle一下。
●●●
编辑丨叶大爷
图源丨不睡觉
CONTACTS
找到小都
APP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