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海参,很多人都知道,海参自古以来就流传下来,是滋补圣品。
海参,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馈赠,老祖宗对于海参的各种制法,也是中国饮食文化历史上一笔灿烂的遗产。
海参被誉为“海八珍”之一,其营养价值和滋补功效,一直被人们推崇。吃海参,大家印象中,都是泡发好的海参,或者烧一下,或者炖汤。
那么,“自古以来吃海参”的“自古以来”到底有多古?古人又是怎么吃海参的呢?今天,海宝来跟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
最原始的吃法----烧烤
说到吃海参这件事,最远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吴国莹的《临海水土异物志》记载:“土肉如小儿臂大,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炙食”。其中“土肉”就是指海参,“炙食”,炙从字义上讲为烤,也就是烤着吃,这是记录中国人吃海参最早的文字记录。所以海参一开始烤着吃的,也是最原始的吃法。
中国,是一个民以食为天的国度,所以海参的吃法,在历史变迁中也发生着变化。
升级版的宫廷佳肴
明代开始,海参成为中国的宫廷佳肴,人们对于海参的食用价值有了初步的认识。
《明宫史。饮食好尚》一书中就详细记录了海参烹饪的过程,其中说:“先帝(朱元璋)最喜欢用海参、鳆鱼、鲨鱼筋(鱼翅)。”到了清朝之后,烹制的手法越来越多,如《清稗类钞.饮食类》在论述京城酒楼名馔时,就提到“福兴居、义胜居、广和居之葱烧海参”。还记载有海参炖羹的做法。“切海参,使成碎丁,以笋、蕈入鸡汤,作羹。”
清代帝后饮食----“中国宫廷之最”
清代帝后的饮食可称得上“中国宫廷之最”。清代宫廷的膳食在食物的色、香、味及数量上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
清代内务府的档案里,保存了很多皇帝的膳食清单:通常,皇帝每餐要有20多道菜肴,4种主食,两种粥(或汤)。菜肴以鸡、鸭、鱼、鹅、猪肉和时令蔬菜为主,以山珍海鲜、奇瓜异果等为辅。皇帝吃的米是专门培育的黄、白、紫三色米,以及各地进贡的上等“贡米”。同时,各地方的行政首脑每年还要按规定的数量上交鹿、狍、熊、野猪、野鸭、虎骨、鹅、鲈鱼、栾色鱼、燕窝、鱼翅、海参等,蒙古王公还要进献黄羊。山珍海味应有尽有。
可以说,海参吃法的进化史,就是人们对于海参营养的认识过程。
到了今天,海参的吃法继续进化,不仅在口感上要求更高,对于海参营养价值的获取也有了更多要求。
传播海参养生保健知识
分享海参行业最新资讯
大家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