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第1—2周的飲食要采取漸進式且溫和、清淡的飲食,同時為了幫助傷口的復原,在飲食上盡可能忌食酒和麻油等較燥熱的食物。第3—4周則是補充營養及幫助產婦恢復體力的階段,可使用壹些補氣的藥材和食材產後應多補充水分,可以喝壹點蛋湯、魚湯等較為清淡的湯,湯不要過鹹。
壹、鯽魚鮮湯
原料:鮮鯽魚克,通草6克,精鹽些許。
制作:先把新鮮鯽魚去鱗、除去內臟,再加上通草煮湯,每天吃魚喝湯2次,連喝3-5天。
功效:鯽魚能和中補虛,滲濕利水,溫中順氣,具有消腫、利水、通乳之功效;通草也可通氣下乳,與鯽魚相配時效果更佳,但鯽魚湯宜淡食。
二、烏雞白鳳湯
材料:烏骨雞1只(約克)、白鳳尾菇50克,黃酒10毫升、鹽適量,蔥段、姜片、雞精適量。
做法:
1、將烏骨雞除去毛和內臟,洗凈。
2、將適量清水加姜片煮沸,放入烏骨雞,加黃酒和蔥段,用小火燜煮至酥,再放入白鳳尾菇,加鹽和雞精調味後沸煮3分鐘即可。
功效:烏骨雞滋補肝腎的效果很好,食用本品克補益肝腎、生精養血、下乳增奶,對於產後補益,增乳之效尤妙。
三、花生豬蹄湯
材料:豬蹄2個、花生克,鹽、雞精各適量。
做法:將豬蹄除去蹄甲和毛後洗凈,和花生壹起放入燉鍋中,加適量水用小火燉熟,再加鹽和雞精調味即可。
功效:花生味甘,性平,入肺脾經,有益氣、養血、潤肺、和胃的功效。豬蹄味甘、鹹,性平,入胃經,有補血、通乳的功效。兩者都能夠補血和通乳,是產後媽媽補身的上品。豬蹄燉黃豆也是傳統的坐月子湯品。
四、紅棗蒸鵪鶉
材料:鵪鶉2只、紅棗15克調料:姜(去皮)10克、蔥10克、植物油10毫升、鹽、黃酒、澱粉適量。
做法:
1、將鵪鶉斬成塊,紅棗和姜切片,蔥切段。
2、將鵪鶉塊和紅棗、姜片、鹽、黃酒和澱粉拌勻,擺入碟內。
3、隔水蒸至熟,鍋中加熱植物油,淋在鵪鶉上即可食用。
功效:鵪鶉有“動物人參”之稱,蛋白質的含量遠遠高於其他肉類,而膽固醇的含量很少,多種維生素的含量比雞肉高1-3倍,而且易於消化吸收,很適合新媽媽食用。中醫認為鵪鶉可補五臟、益精血,與紅棗搭配,補血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