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的朋友圈里被这几条消息刷了屏。
“你以为吃的是榛果和巧克力,真相让你直接崩溃!”
“爆款巧克力酱含致癌风险?这下我纠结了!”
“惊天秘密!巧克力酱里含有致癌物今天你吃了吗?!”
千夫所指,是我们家的早餐最爱之一,Nutella榛子巧克力酱。
或许是我心太大,提心吊胆地一一看完,仔细合计合计,最坏情况,好像也不过就是崩溃一下,纠结半天,以及n年后得癌的风险增加几个百分点。对于经常崩溃,时时纠结,明知薯片啦冰激凌啦披萨饼啦啤酒炸鸡啦麻辣香锅啦这些垃圾食品有害健康,但处于崩溃纠结状态时还是必须借助它们的力量才能鼓起勇气直面惨淡人生的我来说,好像也算不了什么。俗话说的好,债多了人不愁,虱子多了不怕咬么。
对了,顺便说一句,上面提到的这些食物,和从人人都说我爱你一夜变身狗不理的Nutella榛子巧克力酱一样,都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油汪汪的棕榈油~~~
棕榈油
至于致癌风险?
我看到的最佳回复,大概是另一个学院派科学记者的这条微博:
不过,作为一个近期记忆越来越差(上次吃Nutella抹面包片是昨天早晨还是前天早晨?)但远期记忆还挺不错(BTW,这是老年痴呆症的早期症状)的学院派科学记者,整件事最让我觉得最吊诡的一个地方其实是,大半年前欧洲标准食品机构(EFSA)发表的一份在新闻通稿列表里只有短短几行介绍、在以学术为志业的死硬学院派里都没搞出什么动静(迄今为止仅被引用两次)的科学意见报告,是如何突然之间被一惊一乍的不列颠吃瓜群众的传统喉舌《每日邮报》(Daily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