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冲转桥
文/吴向阳
太湖县汤泉乡苗石村东北冲境内双溪合流,东河源于高山岭,西水发自七里岗。两川交汇处遗存古石拱桥一座,倒映清流,虹拱临波照镜;水曜天光,桥影合璧成圆。桥身两畔,木莲藤蔓,蒙络摇缀随风;四季蓊郁,参差披拂悬绿。夕阳斜照,迟暮洪荒。据《吴氏宗谱》记载,此桥由先祖名一公第十三代裔孙吴双主持修建于乾隆盛世(1)。
历三百年风雨而安然无恙,虽光绪八年大水与年洪灾亦莫奈之何。邑人无不称奇。世传古时造桥必以人祭,祈藉神力永固千秋。昔时该桥告竣在即,急等祭人而三日不得。恰逢有出嫁迎亲队伍路过,趁机落石下。合窿一瞬,新娘掀轿帘而掷金簪入缝,曰:“丢下金簪买路走,石匠师傅塞龙口。”师徒贪金争拾,遂祭桥命休。乡人迷信:转桥其坚若此,乃二石匠祭桥之功也!姑妄言听,无所凭据。
经尺测丈量而得实据以究成因:转桥面总长7米、宽4.2米,桥墩宽3.2米、跨度6.4米、圆拱高4.5米。桥墩奠基于两峡坚磐之上;拱石堆砌有序,每横码三条石,每竖列+数石,拱两下侧各五横五纵交错差互,拱顶十五长短石条横骈穿插咬榫;总计用青花岗岩方石块(其中横条石44纵侧弧石),凡经细凿精磨如砥,规整四齐如糕;所用刀泥黏稠如糍粑,盖以糯米饭掺碗瓷细粉碓捣成糊;砌石罅隙,严丝合缝,间不容芥;穹顶中央,以太极神图八卦符镇之防垮,桥侧两栏,各以万斤巨石条压拱防翘。设计之精,结构之巧,用料之坚,基础之固,造型之美,历时之久,赞咏之众,堪称绝类于晋邑,无与伦比乎北乡。
而今,科技发达,交通便利,盛世昌明,日新月异。然而东北冲转桥,俨然古城圆门,豁然洞开,迎来送往,见证悲欢。已然定格成一道靓丽风景,架构于故乡人民心中,历久弥新,永不坍塌。
注(1)吴双,字亚和,名尚汉,号玉田。康熙五十五年生,七十五岁寿终(--)“创建宗祠,营置祀产,倡议赈恤,全活者多,守族睦邻……尝建凉亭于横大路,岁时修葺;又卷石转桥于东北冲口,以济行旅;狗脚湾山径萦确,凿险为夷,往来称便,推重乡闾……”(详载《太湖县志*义行门》)
咏东北冲石拱桥
文/韦文华
肩负芳华气亦雄,几经春夏与秋冬。
漫漫翠壑飞虹架,潋潋青波半月溶。
块块石条铺块块,重重脚印复重重。
年年耸立山溪上,见证千年东北冲!
赞东北冲石拱古桥
文/吴世和
造桥石拱山溪上,倒映华丽漾水中。
雅韵欢歌追久日,清流澎湃跨长虹。
壮观胜境惊前事,精美珍奇盖世功。
千古留芳今赞颂,无不竖指匠人工。
咏东北冲石拱桥
文/吴世和
百年石拱气恢宏,嘉庆年间建造成。
碧玉环中穿行过,神工巧匠久留名。
过苗石东北冲石拱桥
文/詹乐元
双虹卧碧流,默默度春秋。
便利行车马,何妨会女牛。
桃花源复现,猫石峪来游。
僻径成逵道,清闲再逗留。
太湖汤泉东北冲老石拱桥
文/
一
难见石桥立小坵,悠悠岁月水长流。
门前飘过千年雪,不变老夫站桥头。
二
出门汉子过石桥,步步回头把手招。
从此沉浮如柳絮,风霜雪雨一肩挑。
三
离家别子意踌躇,几度思乡望月呦。
撒进沧桑小河里,直留欢乐过桥头。
赞东北冲老石拱桥
文/
长廊东北冲,车马赛游龙。
人气犹嘉庆,山沟现彩虹。
东北冲石拱桥
文/储少华
双琴连两岸,交响和松风。
未待钟期赏,清流伴玉桐。
咏东北冲双石拱桥
文/韦青华
嘉庆神工建,沧桑未有名。
依依别绿水,莽莽挂青藤。
半拱恩德满,双桥岁月增。
乡人征万里,日夜待归程。
题东北冲一河二桥
文/殷文闯
东北有名冲,双桥落彩虹。
新姿高大美,旧式更精工。
赞古石拱桥
文/正本开源
双桥相对出,太极锁流淙。
碧落尘寰里,经年莫大功。
《再咏东北冲双拱桥》
横跨古涧中,藤蔓缀姿容。
彩练排双影,孤心架险谼。
水天新月合,太极锁流淙。
岸柳频招客,经年步履匆。
身形如虎卧,爪地啸苍穹。
欲览名胜迹,还来东北冲。
题老双石拱桥
文/飞儿
二龙卧守护清幽,仙迹遗风谁复求?
倘若他年能到此,也教小刻险中留。
其二
老石拱桥
文/飞儿
夹岸烟霞惯看轻,一身谁测几分明。
自知且待云边卧,风雨来临亦不惊。
题东北冲石拱桥(依飞儿原韵)
文/吴国平
两拱虹桥古景幽,便民来往复何求?
天工巧夺赢称赞,远近行人喜逗留。
咏石拱古桥
文/蔡万霖
桥高依山建,拱小伴月升。
诗人多妙笔,一韵伴晨昏。
溪潭留月影
文/吴礼生
钦瞻祖德意无穷,含力石条砌作弓。
留予子孙当路走,引来墨客咏初衷。
东北冲古桥处通坦道
文/胡礼和
溪流横架一长虹,千载沧桑任纵横。
今日告别行道苦,每条大路畅西东。
咏苗石东北冲古石拱桥
文/吴旺生
历尽沧桑石拱桥,千年风雨任飘摇。
常春藤舞明星照,捆石龙腾灿壁霄。
溪水依然桥下过,流声不是旧时调。
故乡记忆今犹在,古景风情展美娇。
咏东北冲双拱桥
文/向日葵
何事双龙画不成,藤牵岁序若为情。
欲知扶月波心过,细数寒泉漱玉声。
?
———摄影:吴礼生
-end-
备注:诗词皆有作者提供,文责自负。
公益平台共同维护
道同者和不喜勿喷
继《风雅苗石》创刊后,《风雅苗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