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公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海南进入有毒植物中毒高发期,这些食物要小
TUhjnbcbe - 2025/4/12 11:07:00

近期,海南地区接连发生多起因误采误食有毒植物而导致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其中,一起特别严重的事件中,有人误食凹脉丁公藤,最终不幸身亡。随着海南即将迎来高温多雨的季节,各类野生植物也进入了生长旺盛期,因此,误采误食有毒植物引发的食源性疾病事件也即将进入高发阶段。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发出警告,提醒广大群众、餐饮服务单位以及中小学生切勿随意采摘、食用或制售有毒植物。特别指出,麻风果,这种常见的有毒植物,因其形似花生而误食风险较高。麻风树全株均含毒,其种子——麻风果,含有大量毒性蛋白,一旦误食,轻则导致头昏、呕吐、腹痛、腹泻,重则可能引发呼吸困难、皮肤青紫、循环衰竭,甚至出现少尿、血尿及明显溶血现象,最终可能导致死亡。榜薯,亦称白薯蓨,是薯蓣科、薯蓣属的一种缠绕草质藤本。其块茎形态各异,或卵形、或卵圆形,甚至不规则,外皮为褐色并覆盖着许多细长的须根。新鲜断面则呈现白色或微带蓝色。此外,每室中轴顶部的种子成对生长,种翅向蒴果基部延伸。这种植物的花期通常在4月。5月至9月,是榜薯的果期。然而,这种植物却含有毒性,其外观与木薯等可食用薯类极为相似,极易导致误食并引发中毒。中毒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及四肢麻木等。榜薯主要生长在海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特别是在海南的乐东、海口、澄迈、五指山等市县,曾多次发生因误采误食榜薯而导致的食源性疾病事件。

『菜豆』

夏季,各类菜豆如四季豆、扁豆、芸豆和豆角等纷纷上市。这些生的菜豆中,含有皂甙和植物血球凝集素等天然毒素。然而,只要经过充分的加热,这些毒素便会被破坏,食用起来相对安全。但若过于追求“脆”“绿”的口感和外观,或因一次加工量过多而翻炒不均,导致菜豆未被充分烧熟煮透,那么其中的毒素便可能未被完全破坏。食用后,便有可能引发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头晕、头痛、胸闷、心悸、乏力及四肢麻木等症状,有时还会导致电解质紊乱。

『曼陀罗』

曼陀罗,又称醉心花或狗核桃,其全株均含有毒性。其中,果实尤其是种子部分毒性最强,嫩叶次之,而干叶的毒性则相对较小。这种植物的毒性成分主要是一系列生物碱,包括莨菪碱、阿托品及东莨菪碱等。一旦误食其果实,人们可能会面临一系列症状的困扰,如腺体分泌减少导致的口干、吞咽困难,瞳孔散大、身体抽搐、发烧,以及意识模糊和呼吸浅慢等共济失调现象。在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因延髓麻痹而危及生命。曼陀罗中毒多由于误将曼陀罗当作秋葵或可食用的野菜、野花、果实而误采误食所致。若发生误食,应迅速入院接受治疗,除采用药物解毒外,还需在入院前进行催吐处理。

同时,春季野菜生长旺盛,但自然环境下的野菜可能含有微量天然毒素,过量食用可能引发身体不适。此外,某些有毒植物与可食用野菜外观相似,误采误食也可能导致中毒,其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为主,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

『凹脉丁公藤』

凹脉丁公藤,又称九来龙,是一种生长在低山路旁、溪畔或海边疏林中的木质藤本植物。其幼枝覆盖着细微的柔毛,而老枝则呈现出明显的纵长木栓棱。这种植物主要分布在广东和海南等地,常攀援于大树上。然而,其茎和叶若被误服,则可能导致严重的中毒症状,如重泻和呕吐。值得注意的是,凹脉丁公藤与海南居民常用药食的单根藤在外观上极为相似,且生长环境也高度一致,因此极易引发误采误食的情况。

『凹脉丁公藤』

凹脉丁公藤,这种生长在低山路旁、溪畔或海边疏林中的木质藤本植物,虽然美丽却带有一定的毒性。其茎和叶若被误服,便可能引发严重的中毒症状,如重泻和呕吐。为了预防这类有毒植物的中毒事件,我们需保持警惕,充分了解其生长环境和特性,避免误采误食。同时,提高对有毒植物的识别能力,也是防范中毒的关键。

在选购野菜时,应前往正规市场或超市,优先选择本地种植且具有长期食用历史的野菜。采摘野菜时,务必避开受环境污染的区域,例如污水排放处、公路旁及垃圾填埋场等。同时,切勿随意在公园、路旁或野外采摘不熟悉或不认识的野菜与野果,以防止误采误食。若发现可疑植物,应立即清除。妥善贮存、合理加工与彻底烹煮。对于不宜生食的野菜,应通过浸泡、水焯、蒸煮或烹调等方式进行处理。特别在烹饪菜豆时,需确保煮熟焖透以破坏其中的毒素。水焯过程中,应观察菜豆失去原有绿色、生硬感及豆腥味。购买时,推荐挑选嫩菜豆,并避免购买或食用过老的。在加工前,建议去除菜豆两头的尖及荚丝,并在水中浸泡5分钟。强化有毒植物的宣传教育。广泛告知公众,切勿采摘、食用未知来源的野菜、野果、野薯及野花等野生植物,以免误食有毒物质。同时,应谨慎对待那些可能造成混淆的药用植物,避免因误信误用而引发安全问题。此外,在农作物和蔬菜收获前,务必对田间地头的有毒植物进行彻底清理,以确保安全收获。保留并记录吃剩的有毒植物,如野菜、野果等。通过拍照等方式进行形态学和分子层面的鉴别,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这些记录也为后期有毒植物的宣传教育以及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宝贵资料。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南进入有毒植物中毒高发期,这些食物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