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5/2/17 19:31:00
用志野烧的杯子喝茶,嘴感很重要。“志野”日语的意思就是瓦片上红红白白的釉。最早了解的是吴远中老师的志野,有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堆釉是吴老师的看家本领。白釉是釉厚的部分,红色的是釉薄的部分。志野釉的主要成分就是长石,高温度左右才能烧制而成。志野的不羁和随性是让它在陶瓷界独树一帜的原因。吴老师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志野”,不沉沦历史、不随波逐流,创造属于这一代的原陶厚釉“融合表达,亲近天然”的陶艺美学理念。志野陶在日本虽有四五百年历史,其起源却是在中国。志野的前身是白天目。天目本是日本对我国宋代黑釉瓷器的称呼。南宋时日本来留学的僧人、工匠不少,最受其钟情的瓷器一是天目,二是浙江龙泉窑青瓷。而宋朝五大名窑——官、哥、汝、定、钧,似乎对其影响不大。当时日僧在浙江的最多(天台宗的主庭国清寺在浙江天台),所见自然以闽、浙、赣之物为主。对于日本人来说,这些民间用品已是工艺技术极高的艺术品了,故而推崇备至。日本的“陶祖”加藤四郎自宋留学归国后,在尾张的濑户开窑制陶,即著名的濑户窑(日本六大古窑之一,其他分别为越前烧、常滑烧、信乐烧、备前烧、丹波立杭烧)。在烧制黑釉的天目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在天目形茶碗上施挂白釉,所谓“白天目茶碗”。在桃山时代,白釉完全以长石为原料,厚而温润。釉面上随意地显现红色的“火色”和橘皮状的“棕眼”。志野的胎土专用一种“艾土”,白中透青,质地极为柔软。故产量不高。桃山初期较早的一些志野陶皆纯白无纹,即所谓“无地志野”。而天正末期,出现了在胎土上用天然氧化铁原料描绘图案(我国称“釉下彩”,而日本称“下绘”)再施长石釉的“绘志野””,与此同时还有赤志野、红志野、鼠志野等等。创制于安土桃山时代的志野历来最为人喜爱,白釉完全以长石(一系列不含水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铝硅酸盐矿物的总称,陶瓷主要原料)为原料.下图这个。尽管今天人们说起瓷器最容易联想到的颜色就是白色,但是白釉在历史上出现得却比较晚(我国商代已发明原始青瓷,而白釉则要到南北朝时代才出现),其制作较青瓷略为复杂。因为工艺技术上的差距,古代日本无法烧制出像中国那样纯净华美的白釉。然而今天我们审视志野陶,也不得不承认日本人在有限的技术范围内将日本文化的独特情趣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出来。志野包含着的,是纯日本式的创意,清纯而温柔,与中国、朝鲜白瓷的孤高冷漠形成了鲜明对比。志野的胎土专用一种“艾土”,白中透青,质地极柔软。因而产量一直不太多。桃山初期较早的一些志野陶皆纯白无纹,即所谓“无地志野”。分享一组林正太郎的绘制野割高台志野陶清新淡雅,很好地体现出禅宗意境和“禅茶一味”的思想,是日本茶陶成熟的代表之作。虽然志野适用于日本的抹茶道。但我认为认为志野胎厚釉厚釉面坚实紧密特别适用于台湾高山乌龙一系列对聚香要求高的茶品,特别是经过当代国内工艺师改良后的志野,更适用于我国以冲泡为主导的饮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