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公藤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探析清代文人茶文化以妙玉论茶为例
TUhjnbcbe - 2024/9/10 16:34:00

《红楼梦》,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书中描写了以贾府为中心的清代王公贵族的家族兴衰史,生动地展现了当时贵族生活的真实情境。

曹雪芹不刻意地描述王侯贵族家的生活,而是通过他细致入微、刻画饱满的笔触,让字里行间让笔下的人物们,经由各自的举止做派来讲述出如贾府这样大户人家平时赏玩、游宴的事情,以此反映时事人情。比如作画、结诗社、品茶等诸项贵族品玩的活动。如此,我们便从“妙玉论茶”来窥探清代文人们的风雅。

一、《红楼梦》中人如何品茶?

中国茶文化在魏晋时期发端,在唐中叶成熟,宋代发展至高峰。在清代这个满族建立起的少数民族政权里,满蒙汉文化正处于文化交流期间,茶文化已然成为联系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媒介。

1.妙玉的“茶道”

清朝贵族人家都时兴在家里养着一些唱曲儿的丫头和修行的出家人。文中贾府为了兴建贵妃可以游幸的大观园,请了一班唱戏的小丫头和礼佛的出家人来装点大观园的繁华,妙玉便在之列。

妙玉原来也是仕宦人家的小姐,因为家族没落而出家为尼,难免骨子里清高些、孤傲些。在她被赐住栊翠庵后,也是本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交友准则处世。

正如妙玉清冷孤高的交友准则,也从侧面反映出她对君子所爱的“茶道”颇为讲究,所以在妙玉身上我们便可以窥探到清代文人们对于“茶道”的讲究之处。

首先妙玉在茶具的选用上,也是贴合饮茶者的身份来选择茶具。贾母一行人在妙玉的栊翠庵品茶时,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了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递于贾母,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为搭配用茶之人不同的身份,妙玉会选用相匹配的茶具。那如此奢华、文雅、彰显身份的茶具正是配着这位德高望重的老祖母——史老太太。

同样,宝钗和黛玉也有与相匹配的茶具,妙玉将(分瓜)瓟斝递与被誉为“山中高士”的宝钗;将这点犀(乔皿)递与被誉为“世外仙姝”的黛玉。而后,自称“槛内人”的妙玉把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自称“槛外人”的宝玉,以示知音相惜。

可见妙玉对于茶具使用的精通和讲究的程度,在贾府已经无人可以出其右。这配给几位公子小姐的茶具,各有各的内涵门道,仿佛她们饮下的不是茶而是经由历史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

其次是妙玉的茶品,栊翠庵品茶之时,贾母问茶是否为六安茶?妙玉回贾母说:“这是老君眉”。贾母听后这才喝下。结合关于六安茶的记载,其适合入药但不善炒,不能发香,且味苦。

那为什么贾母喜欢老君眉呢?小说中也有交代,是因为贾母一行人刚吃了酒肉,油腻太重,倘若饮了绿茶容易闹食,而老君眉不是绿茶,是武夷山的名丛,此茶汤色深色鲜亮,香馥味浓,其特点正是消食解腻,符合贾母的胃口。可见妙玉茶品老道。

最后是妙玉对于茶水的选用,栊翠庵品茶时妙玉选用的是“是旧年蠲的雨水”。雨水煎茶在当时并不稀奇,妙玉在与惜春品茶时,惜春为了感谢妙玉的作陪还特意命丫鬟打开去年蠲的雨水罐子来招待妙玉,可见雨水煎茶的珍贵。

比雨水更珍贵的是雪水,黛玉因没有尝出来妙玉沏茶用的水,还被妙玉讥讽为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书中交代了妙玉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因舍不得吃,埋在地下,招待黛玉时才是第二次吃。可见雨水、雪水煎茶在那时很常见,而妙玉对于泡茶用水的讲究,侧面反应出来清代文人就品茶用水的问题颇有研究。

2.《红楼梦》中人的“茶道”

贾府中其他人虽然未必有妙玉如此深谙茶道,却也都是讲究的大户人家出身,自有各自的用茶品味。从他们对于品茶的言行举止来看,各人的“茶道”无一不彰显着荣国府中各人的脾性、习惯和身份。

贾宝玉梦游太虚境,仙姑用“千红一窟”茶款待他,呼应贾宝玉平时吃的枫露茶。枫露茶汤色红,秋露色白,望去好似血泪,也暗示宝玉空有惜花之心而无护花之力的无奈。尤其是晴雯死后,宝玉无法挽救晴雯的姓名,最后只能偷着纪念她,落得个“多情公子空牵念”的悲剧。

贾母元宵开夜宴,花厅上摆了十来席,几上陈列着名贵的茶盏和香炉,焚着的也是名贵的香料,那洋漆茶盘、成窑茶杯、十锦茶杯、上等名茶诸此种种,无不显示出贾母爱热闹的脾气秉性和名门贵妇的身份排场。

还有宝玉到潇湘馆看黛玉时,黛玉叫紫鹃沏一碗龙井茶给宝玉。这龙井茶来源于江南,茶香清冽,是苏州人林妹妹为代表的江南文人爱喝的茶。书中宝玉黛玉二人心意相通,宝玉对于林妹妹的特别之处,林妹妹亦能感觉得到,所以林妹妹也乐得拿出自己珍爱的“龙井茶”招待宝玉。

总之,《红缕梦》中人对于“茶道”都有各自的理解和体现,用茶品茶之间也都彰显出各自的性格和身份,文中个人的脾气秉性不止体现在对于茶道的不同态度上,还在方方面面预示着个人的人生结局。

二、清代文人的茶文化

清代以来,小说创作逐渐发展至创作主流,茶文化也在文人们的作品里不断出现成为一种必备的因素。《红楼梦》中,妙玉论茶就是清代文人对于“茶道”研究的真实写照。

1.鉴水、论器、择境

古代冲泡茶叶的水常见的有泉水、江水、井水,妙玉烹茶用的不是“去年蠲的雨水”就是“梅花上的雪”,这两种水的来源不俗,“雨雪水”在当时的文人眼里属属于“天泉”,即是天赐予的甘泉,那用其冲泡茶叶必会使其汤色清明、香气高雅、滋味清爽。

这就体现出清代文人们追求至高风雅,开始将天人合一的“道”与茶文化中的“淡”、“轻”结合起来,用以追求一种宁静致远、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

自古以来,文人们论茶品酒都讲究“美食不如美器”。不同的食物和饮品要根据其属性选择不同的器皿来承载。在“栊翠庵品茶”时妙玉根据大家的身份不同选用了不同的茶具来招待,这正是映射了当时文人们对于茶具选用的讲究。

曹雪芹没有在人物所饮茶品上多用笔墨,而是着墨于人物所用的茶具,可见“因茶弄器”这种饮茶原则是当时的风尚。

另外,在妙玉这样的文人心里,茶是有灵性的,所以她会用不同的茶招待不同的客人。当主客两恰之时,品茶的境界和氛围则会更加和谐、浓厚。在妙玉招待腹有诗书、气质高雅的林黛玉和薛宝钗时,拿出了珍藏五年的雪水,还让小厮打扫洗地,可见其对于不同的宾客,所流露出的态度也有所不同。

这样对于鉴水、论器、择境的讲究,正是作者借妙玉的举止言行向读者们透露当时文人们品茶的讲究。

2.清代茶文化的底蕴

在小说中曹公间接传播了茶文化,茶文化的运用又使得书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有深度。不光在书中有许多以茶为主题的诗词歌赋,还有很多公子小姐们既热闹又雅致的品茗活动。

书中描述了大量不为世俗羁绊的人物形象,她们对于茶的要求和讲究就是她们对于这个世界的态度,别具一格的茶道更是暗含了她们更高的精神追求。她们以茶的清香、高洁、淡雅,来衬托她们的如茶一般,清冽柔软的性情。

不仅局限于书中,中国的文人们面临挫折时,都会借物抒情、借物喻怀,道家老庄的清静无为思想也在此刻深入人心。幽香雅致的茶让人们暂时忘忧,茶香氤氲之中身心处于一种别样的宁静,所以品茶一事就成为文人们乐衷于忘俗的媒介。

不过,从茶文化的发展角度来说,清代的茶文化已然走到了“穷途末路”。他们在茶文化的研究上已经达到极致,且出现了衰败的势头,盛极必衰,其实也是属于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无可厚非,《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而茶文化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都是中国文学史、文明史上的宝贵财富。

三、总结

文人们对茶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不只是《红缕梦》对当时流行的茶文化有所表述,在其他同朝代的作品里,茶作为一个象征频繁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体现了清代茶文化的发展情貌。

在我国各民族融汇交流的过程中,茶作为一个相当鲜明的文化载体发挥着联系各民族文化的作用,现在的我们也只有将茶文化与民生大众联系起来,才会使如此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红楼梦》与中国清代茶文化

《从“妙玉论茶”看清代文人茶文化》

1
查看完整版本: 探析清代文人茶文化以妙玉论茶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