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公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医治类风湿,内含辩证思路
TUhjnbcbe - 2023/9/15 21:25:00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中医可归属于“痹症”、“历节”、“顽痹”、“白虎历节”等范畴。根据不同的病症表现,可以将它分为四大证型。

一、湿热痹阻型

症见关节红肿热痛,疼痛较剧,或热不可触,皮下多有风湿结节,或呈红斑,伴有发热,口干,烦闷不安,舌质红、苔黄腻或白腻,脉滑数或濡数。

案例:刘某,女,58岁。关节疼痛2个月,加重半月。患者双手近端指间关节红肿疼痛,触之略热,颞颌关节疼痛,张口困难,咀嚼时疼痛加剧,晨僵约2小时,午后潮热,身体困倦,大便溏,每天1~2次,小便清长,舌质红、苔白腻,脉滑数。西医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为湿热痹阻型类风湿。

治宜燥湿泄热,通络止痛。方用四妙散加味。

处方:苍术、黄柏、连翘、蚕砂(包煎)、茵陈、生地黄、木瓜、丝瓜络,薏苡仁,牛膝、茯苓,穿山龙。7剂,每天1剂,水煎服。药后关节红肿疼痛已减,晨僵约1小时。随症加减忍冬藤、黄芪、当归、全蝎等,连服45剂,诸症均除。

二、寒湿痹阻型

症见发病较缓,关节肿痛变形,多不红热,晨僵时间较长,常伴怕冷恶风,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弦。治宜温经散寒,除湿通络。常用乌头汤、当归四逆汤、附子白术汤及桂枝芍药知母汤等方。

案例:陈某,男,67岁。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已10年,经多方求治,疗效不佳。诊见:双手近端指间关节、腕、膝及踝关节均肿痛,恶风怕冷,关节肿胀,皮肤不红,触之不热,喜热敷,双手近端指间关节呈梭形改变,活动受限,晨僵约4小时,阴雨天时到下午才能缓解,乏力,纳食尚可,二便正常,舌质淡、苔白微腻,脉沉弦。

辨证为寒湿痹阻型,治宜温经散寒,除湿止痛。方用乌头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处方:制附子、防风、麻黄、桂枝、防己、生地黄、熟地黄,当归、威灵仙,白芍、片姜黄、老鹳草,细辛。服药半月后,关节疼痛减轻,晨僵减为2~3小时,上方加虫类药物连服3个月,关节胀痛消失,活动度明显增加,但近端指间关节梭状畸形无改变。

三、瘀血痹阻型

善用身痛逐瘀汤。症见痹病日久,指、趾小关节变形,痛如锥刺,甚至腕、踝、肘、膝等关节均肿痛,面色晦暗,舌质暗或有瘀斑点,脉沉涩。治宜活血逐瘀,祛湿通络。方用身痛逐瘀汤。冯老师认为本病日久,湿、寒、热等邪着于关节,血行受阻,瘀血与湿、热、寒之邪互相盘踞,一般方药很难取效,而身痛逐瘀汤中将大量活血逐瘀药与少量的祛风胜湿药巧妙组方,意在血行则可祛瘀,瘀血尽去,则寒、湿等邪亦随之而散,确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之良方。

案例:叶某,女,53岁。手足关节疼痛7年,双手近端指间关节呈梭形改变,痛如锥刺,腕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双足跖趾间关节疼痛变形,晨僵约3小时,近3个月来痛及腰、背及周身关节,舌质暗边有瘀点、苔薄白,脉沉涩。

中医辨证为瘀血痹阻型,治宜活血逐瘀,除湿蠲痹,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

处方:羌活、独活、秦艽、桃仁、红花、地龙、甘草、牛膝、防己,川芎,当归,威灵仙,制没药、制香附。每天1剂,水煎服。服本方10余天后,腰背及周身关节疼痛缓解,继加蜈蚣2条,全蝎、蜂房,黄芪,连服2个多月,周身关节疼痛及晨僵均愈,腕关节活动明显好转。

四、肝肾亏虚型,

治宜补益肝肾。症见病程日久,多数关节疼痛变形,功能活动障碍,肢体痛,乏力膝软,自汗,畏寒恶风,舌质淡或暗、苔薄白,脉沉细弱。治宜补益肝肾,祛湿止痛。方用独活寄生汤。

案例:狄某,男,71岁。患者双手近端指间关节肿痛15年,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近半年双腕、膝、踝关节均肿痛,晨僵约4小时,腰膝酸软,畏寒肢冷,乏力,气短自汗,耳鸣,舌质淡、苔少,脉沉细。辨证为肝肾亏虚,肾阳不足,治宜温补肝肾,益气活血。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处方:当归,桑寄生、巴戟天、淫羊藿、*参,独活、防风、川芎、赤芍、杜仲、补骨脂、桂枝、牛膝、熟地黄、肉苁蓉,制附子,细辛。

每天1剂,水煎服。患者服药1周后关节疼痛减轻,晨僵亦减1小时,继加全蝎,蜈蚣,黄芪,白术,连服70余剂,周身关节疼痛及晨僵消除。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治类风湿,内含辩证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