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公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家家畅饮开灯酒灯山灯棚现闹市丨老广州过元 [复制链接]

1#

清代水粉彩画《卖元宵》

清代广州通草画里的元宵佳节

时间过得真快,大年初一刚过,一转眼,明天又是元宵佳节了。由于长假休完,大家陆续开启上班模式,与春节相比,元宵的节日气氛肯定要淡很多。不过,若把时光倒推几百上千年,老广州的元宵节比除夕还要热闹,地方官员当街派利是,游人仕女看灯山,逛灯棚,欣赏元宵联欢晚会,通宵达旦。要不,我们一起穿越回去,热热闹闹过一个元宵节。

元宵“黄金周”

元宵佳节放长假开灯祈福人人忙

光阴似箭,大年三十晚上团聚的欢笑声还在耳畔缭绕,一转眼,明天又是元宵节了。说实话,春节长假过完,大家开工的开工,上学的上学,元宵节又没假放,节日气氛自然淡了许多,一家老小吃完晚饭,就洗洗睡吧,都忙一天了,再说孩子没准第二天还要早起上“学而思”呢,哪敢像除夕那样痛痛快快地玩?

不过,元宵不如除夕有味道,是现在才有的现象;若回到几百年前的老广州,情况是完全相反的,元宵节要远比除夕热闹;古人辞旧迎新,吃团年饭、放炮仗、提灯“卖懒”,有趣是有趣,可还是有很多忌讳,不能完全放开了玩;况且正月头几天,到处拜年磕头,孩子尤其嫌麻烦。过元宵节就不一样了,观花灯、舞火龙、看影戏、打秋千,玩上通宵也没人管,肯定是古代广州最热闹的“嘉年华”。我们之前说过,宋朝时,元宵节黄金周紧跟“春节”黄金周,都是放假七天,大家正月里的主业就是玩;到了明朝,“春节”放假五天,元宵节倒放假十天,可见古人对这个节日的看重,元宵节不放假,在古人看来,绝对匪夷所思,不可想象。

元宵节又称上元灯节,花灯是主角。这花灯可不是随便点的,按照广府风俗,早在元宵节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把花灯和牲礼供奉到神前,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喝酒祈福,这个仪式叫“开灯”。只有这样,高高挂起的花灯才能给人带来好运气。“开灯”的名目也是各种各样,娶了新媳妇的,开“乘龙灯”,生了大胖小子的,开“添丁灯”,盖了新房子的,开“新居灯”……清朝的文人陈坤曾写下一首诗,细说广府元宵“开灯”的风俗:“新年才入瑞先征,火树银花岁事仍。偶过邻翁扶醉说,亲朋几处约开灯。”开灯酒喝得满心欢畅,直到扶醉而归,实在是元宵节的一大乐事。

古代“嘉年华”

元宵联欢会开在灯棚内

元宵佳节,人们不光在家里挂花灯,在城里热闹处还要搭灯山和灯棚。

灯山点缀古董珠宝

这灯山又叫鳌山,因形似巨鳌而得名,是古代广府元宵节的一大奇观。独占鳌头的想法,几乎人人都有,元宵节搭鳌山的民俗也从宋代一直流传到明清。这鳌山由千百盏工艺精巧的彩灯堆叠而成,灯艺则大多取材世代流传的传说故事,像嫦娥奔月、桃园结义之类,配以精心搭建的亭台楼阁,又点缀名贵的古董珍宝,真是光彩熠熠,夺人眼目。平常人家绝搭不起这样一座灯山,只有官府或富商巨贾人家才能花得起这个钱。鳌山一般都搭在寺庙、祠堂或闹市街口,供市民免费观赏。

上元之夜,老广州的双门底大街、玉带濠、南濠一带的商业区,都有壮观的鳌山可赏,观者人山人海,车马喧哗,直到凌晨才散去。什么,你说你想穿越回去,趁着人多,顺手牵羊,从鳌山上“顺”个古董珠宝啥的?你以为官府的侍卫和富人家的看守都是吃素的吗?不过,从鳌山上“顺”些古董珠宝虽不现实,但你若有心“守株待兔”,等到人群散去之后,在路上仔细搜寻,一定能捡到不少富贵人家的夫人小姐遗落的珠钏头饰,人太多,这些头饰就被挤掉了呀。如果运气好,拿去当铺,也能换不少钱,可以发一笔小财。灯棚内演出通宵达旦

赏了鳌山,还有灯棚。这灯棚也是城内的能工巧匠用竹木搭建起来,矗立在闹市口。棚内一盏巨型花灯,由数百盏小灯组成,气势非凡。棚内搭有舞台,唱戏的、玩杂耍的、弄皮影的、表演魔术的、练功夫的,在这里轮番上场,通宵达旦,为观灯的游人仕女助兴。如果你运气好,穿越回宋朝,没准还能欣赏到大宋“国技”——女相扑,还有风靡一时的滑稽戏,这滑稽戏是现代相声的老祖宗,两个靠嘴吃饭的艺人抖起包袱来,要多搞笑有多搞笑,如果你是“毒舌”爱好者,可就听得过瘾了。

看了灯棚里精彩的“元宵联欢晚会”,从人堆里钻出来,还可以到街上看舞龙灯。这龙灯骨架由竹木扎成,骨架上再覆盖布和纸,长长的龙身里点上一根根蜡烛。舞龙的人踏着鼓点的节奏,跳跃舞蹈,两旁的人还不停点燃花炮,往龙灯上扔。

舞蹈收场之时,龙灯也已被烧得七七八八,想一想,这舞龙的人得有多大本事,才能扛得住花炮的攻势,像你我这样的现代都市青年,远远看看热闹就行了,倘若靠得太近,一不小心烧了眉毛,也不是闹着玩的。

(注:本文参考了《中国古代元宵灯节的公共艺术设计》等资料)

宋代节俗

官员当街派利是商贩路过都有份

如果我们穿越到宋代的广州城,元宵节还有一件特别好玩的事,就是向主政广州的府尹大人“逗利是”。

地方官上街与民同乐

据史料记载,元宵放灯的最后一晚,府尹大人就会坐着轿子,在歌舞队的簇拥下,在城内主干道上走两圈,与民同乐。府尹的轿子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吏。他肩上扛着一个布袋子,里边装满了散钱,路上遇到小商小贩,每人发个几十文,祝他们新年生意红火。这在当时叫做“买市”。有些小生意人在人堆里钻来钻去,重复领赏,小吏也不计较。话说,直到今天,广州人过年,都会向小区里的保安与清洁工等发利是,这也是广府最暖心的年俗。虽说没有充分的历史根据,但我觉得,它没准延续了大宋遗风呢。

拿了府尹大人的利是,如果仍不知足,还可以去府尹大人或其他达官贵人的私家园林逛一逛。上元灯节,这些富贵人家的私家园林都敞开大门,任凭游人随意进入。富丽堂皇的园子里,琉璃灯、芙蓉灯、罗帛灯、雪花灯、水晶灯、绣球灯、走马灯……各种奇巧华灯,大放异彩;时不时冲天而起的烟花,在空中幻化成花草、人物甚至戏曲故事里的造型,惹得小孩子大呼小叫;逛累了,园子里有上等茶汤供应,真是有吃有喝有玩,还一分钱不用花。

富家小姐出门爱“看人”

平民百姓涌进达官贵人的私家园林游玩,豪门望族的大家闺秀却个个忙着到街上去看热闹。女孩子们出门,既为看灯,也为看人。宋代女词人朱淑真写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几乎无人不知,但那时的女孩子出门观灯,往往玩得通宵不归;等到天亮回家后,虽然疲惫不堪,理一理妆容,又跟着伙伴们出门玩去了,这样的情形,倘若我们不翻地方志和古代笔记,真不知道呢。在“东风夜放花千树,宝马雕车香满路”的上元之夜,会有多少才子佳人“人约黄昏后”的故事在这个古老的城市里上演呢?我们只有借着诗词与话本遥想一番了。

采写丨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月华

图丨fotoe

编辑丨广州日报全媒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