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公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丁公与雍齿 [复制链接]

1#

丁公与雍齿,这二位是楚汉相争时两位武将,在大将辈出的那个时代,这两个人实在不算上什么角色。之所以在历史上留名,都是因为主子刘邦对他们的不同的处理态度,这两种态度,堪称经典。丁公原为项羽的大将,在一次战斗中围困住刘邦,按理说,他应该捉住刘邦献给自己的主公项羽。不过他被刘邦游说,放走了刘邦。这一点我一直有些不解,刘邦的一席话能说动丁公吗?估计是丁公有些私心,或许是早有预谋。他虽身在楚营,却没得到重用,心怀不满,私放刘邦估计想给日后留个退路,捞点政治资本。这算是脚踩两只船吧。虽然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但我估计在楚汉相争时,没准丁公也偷偷给汉军通风报信过,不过没立太大功劳罢了。

雍齿呢?他从刘邦起兵时就跟随刘邦,算是老部下,但是雍齿对刘邦一直不满,也曾叛变,给刘邦造成很大损失,几乎陷入困地。然而最终还是回归的刘邦账下,也立过很多功劳,可能是因为雍齿反复无常,刘邦一直还是很厌恶他,算是不得不用。(有点像诸葛对魏延?)

两人的结局迥异。丁公投降后被刘邦斥责不忠而处死,而雍齿却被封侯。应该说两个人对刘邦都是功劳的,丁公对刘邦有活命之恩,雍齿也算是跟随刘邦打下了天下,但是为何下场反差这么大呢?

杀丁公的目的在于惩戒大臣,以示不忠之臣的下场。封雍齿的目的在于鼓励大臣,表明即使与刘邦有隙,只要有功劳也会得到奖励。仔细分析一下,丁公的个人目的,应该是不惜代价寻求发展,想奔个好前程的,本质上不在乎主子是刘邦还是项羽的。三心二意,有投机取巧之嫌,通俗点说有奶便是娘。这样的人,以后也有可能不忠于刘邦的。我们可以做个假设,如果丁公真认为刘邦是明主,愿意为之效劳,那么他就应该在放走刘邦之时或随后,投奔刘邦,弃暗投明,这样刘邦也一定会信任他。刘邦其实并不排斥项羽的人,韩信,陈平不都是从项羽那里跑到刘邦这里的么?更何况丁公还对刘邦有活命之恩。然而丁公却没有这样做,还是一直追随项羽,只是在项羽灭亡以后,才投降刘邦。说明他一直在观望,鼠首两端。这样的人,即使投降了,刘邦是不可能放心的。

丁公私放刘邦,和关羽义释曹操不同。关羽之所以放曹操,是报答曹操过去对他的恩情,也就是说关羽是知恩图报的忠义之人。丁公过去和刘邦没有过交往,他放刘邦不过是出于他自己的私心,这样的人做事目的性太强,也容易反复无常。刘邦真是可谓识人!而且杀这样的人,对刘邦手下的大臣不会有负面的影响。刘邦真可谓老谋深算!

对于小人的处理方式,刘邦和曹操类似,用则用之,用后杀之,不留后患。

雍齿则有所不同,虽然他也曾反叛,毕竟在众人眼里,他是刘邦的老部下,从一开始起义就跟随刘邦。在打天下的过程中的曾经投降魏,但之后又重新回归刘邦军中。这算是一个插曲,应该可以算作是内部矛盾(林彪在井冈山也曾经开过小差)。刘邦不是不想杀雍齿,不过杀了雍齿,在众人看来,刘邦会落下一个不能容人的名声。在张良的帮助下,刘邦处理的非常得当,封雍齿为候。这样一来,反而变成宣扬刘邦大度的一个再好不过的手段。毕竟刘邦刚刚统一天下,归降的人中非刘邦嫡系的人很多。这些人尚存狐疑,随时可能反叛。封雍齿为候,众人都会想,连刘邦最厌恶的雍齿尚且能封侯,何况众人呢?都安心了。雍齿自然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安安稳稳的当侯爷去了。顺便说一下,雍齿的后代有个叫雍闿的,在三国时期身为刘姓蜀汉的臣子,还是造了反。看来雍家和刘家是命里就是对头。

对比两个人的结局,似乎可以说,投机不可取,尤其面对聪明之主。雍齿不过也是意外幸运,其实不可效仿。如果刘邦认为天下都已安定,秋后算账,雍齿也难逃一死。个人生死命运,完全在帝王手里,可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