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公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刘锋从三美去鉴赏中药名对联 [复制链接]

1#

刘锋/从三美去鉴赏中药名对联

从三美去鉴赏中药名对联

文/刘锋

(天津大学)

读古广祥先生的《中药趣联》,不由地想到“一鱼三吃”。什么是一鱼三吃?有一种说法是:根据一条鱼不同部位的特点制作三种吃法,鱼头豆腐汤、鱼丸、熏鱼块。

一副中药名对联如何“一鱼三吃”?这就必须对她进行三种品读:从对联角度品读;从中药角度品读;从诗词角度品读。

中药名对联是对联的一种,当然要如一般对联那样品读。当然要讲对仗,讲修辞,讲句式,讲声韵。当然更要讲品位,讲境界,讲风格。

从中药角度品读,不仅能知道中药的用,而且还能品植物的美。

为什么会想到从诗词角度品读?这是因为《中药趣联》中的每一副中药名对联的题目都是一个词牌名,这是第一点。古广祥先生另有词牌名对联,这是第二点。延伸中药名对联的艺术趣味,这是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例1夜飞鹊

常山转转藤,公丁拔绿三春柳;

熟地挪挪果,巧妇沉香八月瓜。

这是作者应泰国潮州商会理事武东先生之邀赴老挝考察时所作。老挝是典型的农业国家,民风淳朴。

1、从对联的角度品读

全联对仗工稳。第一分句以常山对熟地,隐隐对应老挝国土大半为山地。转转藤对挪挪果,不仅在以藤对果,而尤其在以转转对挪挪,转是翻转的意思,挪是挪动的意思。活用动词,巧用叠字,充分表现出老挝慢节奏的逍遥自在、自给自足的农田生活。由藤忽然想起古华的小说《爬满青藤的木屋》。这个青藤能爬到常青藤学校去吗?

公丁对巧妇,公丁当指男丁,巧妇指妇女。公丁拔绿,妙在拔绿。拔绿还是一种除草剂,园林植物苗圃地都在广泛的应用。巧妇沉香,沉香是指沉香手串吗?沉香木在东南亚一代多有种植,老挝有没有?至于拔绿以三春柳承接,以见柳之绿;沉香以八月瓜承接,以见瓜之重,瓜之香。要知道八月瓜是很香的,而且香味持久,和沉香合用,有趣!这是又一种写法。

上联写藤写柳,写老挝的绿化,亦暗写老挝的森林覆盖。下联写瓜写果,实写乡居生活。暗写与实写相结合。

上联五种中药构成一幅画面,男主在劳动,场所是远山,翻藤、拔绿;下联五种中药构成一幅画面,女主也在劳动,场所是近地,挪果锄瓜。全联写男耕女作,其劳作也辛勤;天人合一,其快乐也融融。

古广祥先生的中药名联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全联不用衬字,全都是来自中药名。即使是动词也是如此,例如“转转”、“挪挪”,“拔”、“沉”。这是难能可贵的。

精准地使用动词进行对仗是此联的又一个特色。“转转”是转动,“挪挪”是移动;“拔”是向上,“沉”是向下。对仗是极讲究的。

2、从中医药的角度来品读

这是中药名对联。全联由十个中药名组成,上联五个:常山、转转藤、公丁、拔绿、三春柳;下联五个:熟地、挪挪果、巧妇、沉香、八月瓜。除了常山、熟地、沉香三味外,其他七味名都极少听闻。那么,它们是中药名吗?因此,从中药角度作深层次品读也是颇有意义的。

上联五个中药都是植物。常山是一种灌木,以根入药。根主要含常山碱等。性味苦辛,寒;有毒。功能是截疟,劫痰。主治疟疾。------突发奇想,治疗新冠肺炎有效吗?

转转藤学名是什么?即海金沙。海金沙是一种野生植物,茎细如线,叶似羽毛,柔嫩飘逸,四季常青。海金沙始载于北宋《嘉祐本草》,因“药性神奇而谓之‘海’,因色黄、质细如沙而谓之‘金沙’”,故称“海金沙”。主治尿路感染、结石,血尿等。

公丁即公丁香,是丁香的一种,出自《本草原始》。丁香花开是很漂亮的。丁香分公、母。丁香的花蕾为公丁香,果实为母丁香。一般都以公丁香入药。

拔绿是指绿豆(苗)。一片碧绿,沁入心脾。《本草纲目》云:“绿豆,消肿治疽···早种者呼为摘绿,可频摘也;迟种呼为拔绿,一拔而已。”

三春柳也称柽柳,是中药,也是观赏植物。柽柳是河南中州盆景的主要树种之一。柽柳煎剂对肺炎球菌及流感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有解热止咳诸作用。

上联五个植物放在一起想来会很美吧!忽然又生奇想,如果将他们制成一副汤剂呢?

下联五药是四植物一动物。熟地指熟地黄,是用地黄的根茎,经加工蒸晒而成。功能是滋阴,补血,是滋补药。

挪挪果,又称山李子、棠梨。药用是挪挪果的种子和树皮。主治霍乱吐泻不止,转筋腹痛。

巧妇是鹪鹩的别称,见诸《本草纲目·禽部第四十八卷·禽之二·巧妇鸟》。扬雄《方言》云∶桑飞自关而东谓之巧雀,或谓之女匠。自关而西谓之袜雀,或谓之巧女。燕人谓之巧妇。···鹪性巧,故得诸名。据《卫生易简方》用巧妇治膈气噎疾,神验。

沉香是瑞香科植物白木香。沉香香气怡人,且时有时无,飘忽不定。功能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沉香手串是很好的装饰品。

八月瓜是木通科植物,四季常绿,春夏开花。既能观赏,又能食用,还可药用,是个好东东。其根入药,治疝气、子宫脱垂等。

如果你是画家,将五药入画:鹪鹩啼唱在棠梨枝上,沉香飘香于上,八月瓜香在下,地黄叶青青的。那将是一幅极美的画面。

3、从诗词角度品读

有画当然就有诗。中药和诗词有关吗?有关!那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夜飞鹊》是词牌名。始见周邦彦《清真集》。

常山一词首先想到的是文天祥《正气歌》“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然而和中药常山相近的是杜牧的诗句“即墨龙文光照曜,常山蛇阵势纵横。”

海金沙一词可见元代王吉昌《浣溪沙》。全词云:“饮息时时药味加。五神运起海金沙。天河仙子度灵槎。水满金城凝露冷,人牛不见月空华。清风捧拥笑归家。”

丁香最容易想起的诗句“丁香结子芙蓉绦,不系明珠系宝刀”。诗歌和文章一样,都讲究起承转合。大起大落,大开大合,大转大折那是最容易看出笔力的。这两句出自《红楼梦》。曾给我的学诗有极大启发。又见于南唐中主李璟《摊破浣溪沙》。那是一篇绝妙好辞。词云:“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拔绿也有诗吗?元稹在《生春二十首》其中云“···思牵梳洗懒,空拔绿丝丛。何处生春早,春生绮户中。···”

三春柳一词见于宋词《虞美人》:“归心正似三春柳。试著莱衣小。橘怀几日向翁开。怀祖已嗔文度、不归来。···”

中学课本中曾经学过白居易的《采地黄者》,其中云“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

棠梨见之于一首极优美的宋诗,王禹偁的《村行》云:“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中国历来有“巧妇难为无米炊”的说法。宋诗人梅尧臣《巧妇》云:“巧妇口流血,辛勤非一朝。莠荼时补紩,风雨畏漂摇。···”极写巧妇的辛苦。另外,徐铉《和萧少卿见庆新居》中云“新诗问我偏饶思,还念鹪鹩得一枝。”

沉香有名不仅因为有一个劈山救母的故事,还因为李白《清平调词》中的沉香亭,“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明代石宝《早瓜》“八月瓜如斗,谁曾著意怜。世情多厌晚,蔓草亦争妍。···”兼具对联美、中药美、诗词美,这就是我们喜欢的中药名对联。

古广祥著作

作者刘锋

刘锋,江苏扬州人,天津大学教授。现为天津市楹联学会名誉副会长,曾任天津《楹联》杂志主编。

对联作品以集句联、怀古联最有特色,集句联副选入中楹会主编的《百家联稿》。18篇楹联研究论文入选“中国楹联(学会)论坛”,其中《对联起源考证》获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一等奖。

作者刘锋责编常小靠审核古广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