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公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89 [复制链接]

1#

钟振振博士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89)

宋·梅尧臣《得福州蔡君谟密学书并茶》诗

得福州蔡君谟密学书并茶[宋]梅尧臣薛老大字留山峰,百尺倒插非人踪。其下长乐太守书,矫然变怪神渊龙。薛老谁何果有意,千古乃与奇笔逢。太守姓出东汉邕,名齐晋魏王与钟。尺题寄我怜衰翁,刮青茗笼藤缠封。纸中七十有一字,丹砂铁颗攒芙蓉。光照陋室恐飞去,锁以漆箧缄重重。茶开片銙碾叶白,亭午一啜驱昏慵。颜生枕肱饮瓢水,韩子饭韲居辟雍。虽穷且老不愧昔,远荷好事纾情悰。

网友无以为名问:请教钟先生,梅尧臣《得福州蔡君谟密学书并茶》一诗中“刮青茗笼藤缠封”与“丹砂铁颗攒芙蓉”应当如何理解?“韩子饭韲居辟雍”中的“韩子”指谁?还有诗歌开头“薛老大字留山峰”的薛老是否即是欧阳修第二任岳父薛奎?薛奎曾任蔡襄家乡莆田县县令。谢谢!

(接上期)

钟振振答:要之,梅尧臣诗此句如拆分到字、词,所谓“铁颗”,字面义即“紫黯若铁色”之“丹砂”“颗块”;所谓“攒芙蓉”之“芙蓉”,字面义即“状若芙蓉头(莲花、荷花的花苞)”之“丹砂”。如就“丹砂铁颗攒芙蓉”整句而言,则是形容蔡襄所书“纸中七十有一字”,犹如七十一颗铁色丹砂芙蓉头攒聚而成,字字贵重,神妙通灵。

关于“丹砂铁颗攒芙蓉”,至此已基本说清楚了。但还有两件与书法,特别与蔡襄书法相关的事情,也值得一提。

其一,梅尧臣诗题中所谓“得蔡君谟书”,那个“书”主要的意思恐怕是“书信”而非“书法作品”。由于蔡襄是著名书法家,他写的“书信”才同时兼备了“书法作品”的意义。“书法作品”的物理呈现,是纸上的墨迹。于是,便与文房四宝中的“墨”有了密切的联系。

至迟在唐代,名贵的墨已有掺用丹砂的了。李白《酬张司马赠墨》诗曰:“上党碧松烟,夷陵丹砂末。兰麝凝珍墨,精光乃堪掇。黄头奴子双鸦鬟,锦囊养之怀袖间。今日赠予兰亭去,兴来洒笔会稽山。”张司马赠送李白的墨,就是用夷陵(已废入今湖北省宜昌市)的丹砂研成粉末,掺入上党(已废入今山西省长治市)的松烟,和胶而成。

宋代名墨,也有掺用丹砂的。苏轼《仇池笔记》卷下《王晋卿墨》曰:“王晋卿造墨,用黄金、丹砂。墨成,价与金等。”王诜,字晋卿,娶宋英宗女蜀国大长公主,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是苏轼的朋友,北宋著名书画家。

又,宋·何薳《春渚纪闻》卷八《墨说·海南松煤》曰:“东坡先生在儋耳,令潘衡所造,铭曰‘海南松煤,东坡法墨’者是也。其法,或云每笏用金花烟脂数饼,故墨色艳发,胜用丹砂也。”记苏轼谪居海南儋耳(今海南省儋州市)时,命墨工潘衡造“海南松煤”墨,掺用胭脂,胜于丹砂。这也从反面印证了宋墨有掺用丹砂者。

墨中掺用丹砂,可使墨迹黑里透红,亦即所谓“墨色艳发”。丹砂价格高昂,用以制墨,则其墨自然名贵,非常墨可比。

蔡襄写给梅尧臣的书信,所用之墨是否掺有丹砂,无法确定,也毋庸确定。重要的是,梅尧臣之所以用“丹砂铁颗攒芙蓉”来赞美蔡襄的字,很可能由“丹砂墨”这种名贵的墨联想而及“丹砂”。

非常幸运,梅尧臣对蔡襄书法所作的这一新颖而形神兼妙的比喻,尚未被后世诗人袭用而至于熟滥,至今读来,仍然是那么生新、鲜活!

其二,蔡襄书法,在宋朝的声誉特别高,有“本朝第一”之称。

这个评价,始自苏轼。其《东坡志林》卷八曰:“唐末五代,文章藻丽,字画随之。而杨公凝式笔迹独雄强,往往与颜(真卿)、柳(公权)相上下,甚可怪也……惟近日蔡君谟天资既高,学识亦至,当为本朝第一。”

宋·佚名《宣和书谱》卷六《正书》四《宋》曰:“文臣蔡襄……工字学,力将求配古人。大字巨数尺,小字如毫发。笔力位置,大者不失结密,小者不失寛绰。至于科斗(蝌蚪)、篆籀、正隶、飞白、行草、章草、颠草,靡不臻妙,而尤长于行,在前辈中自有一种风味。笔甚劲而姿媚有余……人谓古今能自重其书者,惟王献之与襄耳……自珍其书,以谓有翔龙舞鳯之势,识者不以为过,而复推为本朝第一也。论者以谓:真行、简札今为第一;正书为第二;大字为第三;草书为第四。其确论欤?此所得于正书为多。今御府所藏正书三:《南郊庆成诗》《茶录》《还颍诗》。”

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四下《别集类》下《蔡君谟集十七卷》曰:“皇朝蔡襄……工书,为本朝第一,残章继稿(当作‘断稿’),得者珍藏之。”

宋·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九《宋名人真迹·蔡忠惠赵氏神妙帖》录宋·蒋猷《题跋》曰:“君谟书,评者以为本朝第一。今观其书尺,信不虚也。”

宋·李光《庄简集》卷一七《跋许觐所藏法帖》曰:“本朝惟蔡君谟天资超胜,辅以力学,遂为本朝第一。”

宋·曹勋《松隐集》卷三二《跋心老所藏蔡君谟书判》曰:“公楷法、行草为本朝第一。”

宋·周必大《文忠集》卷一八《省斋文稿》一八《跋临江守潘焘所收蔡君谟写韩文三箴》曰:“蔡忠惠公书为本朝第一,苏文忠公(苏轼)言之矣,谁敢改评?至于因笔之正而知公心之正,不在此三箴乎?”

宋·王十朋《梅溪后集》卷一七《傅兴化送蔡端明集报以温公文因求端明帖》诗曰:“迂叟遗文整顿初,寄君聊当报琼琚。南邻尚有无厌意,更觅皇朝第一书。”

宋·刘克庄《后村集》卷三一《题跋·蔡端明临真草千文》曰:“忠惠蔡公书法为本朝第一。”

宋·林希逸《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卷一三《跋蔡端明遗建康杜君懿行草四帖》曰:“蔡忠惠正字为本朝第一,行草俱妙,然得者绝少。此卷尤当宝之。”

当朝有那么多的著名、知名书法鉴赏家对蔡襄的书法给出“本朝第一”的最高分,这在中国书法史上,并不多见。

(未完待续)编后语:

欢迎楼友们继续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