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公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铜鼓义田大山洞,长几百米,灌溉千亩良田 [复制链接]

1#
北京什么皮炎医院好 http://m.39.net/pf/a_8833134.html

在赣西北铜鼓,大山深处,有个义田村。这个平常的山村,有一个很不平凡的长达几百米的人工山洞。这个上世纪经过二十多年才打通的水利工程,是两代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晶,很值得后人铭记。

年秋,正是全国学大寨,走毛主席自力更生道路的时代。

义田这个偏僻山村,地处山谷之中,粮田不少,可水资源缺乏,历来困扰着这里的农民。一千多亩良田,常因干旱歉收。几代人都在寻找着各种办法“解渴”,却没想出一丁点“妙招”。

一天早晨,大队书记林泽民,站在屋后的山腰上,望着干旱无收的一片稻田,苦苦思索着。见山坑中还有很小的一管水,流向下方田里,他忽然心中突发奇想,要是能把山背古祥洞的水,引到这边来该多好。那样的话,用水就有了保障,整个这一大片粮田,就可年年稳产丰收,而且下方几个大队的部分粮田也能受益。他心里兴奋地盘算着。

林书记四十好几,中等个头,圆脸微胖,是土生土长的本地汉子。他对这里的自然条件了如指掌,当了近二十年大队干部,为人正派,胸有远见,话语不多,做事踏实,是公社领导和全大队群众公认的好干部。近十几年来,他带领群众苦干实干,兴修水利,是全公社学大寨的先进典型。

晚上,林书记把大队长林乃德和几个干部叫到自己家里,将想法一说,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赞成,都说不愧是书记,就是比我们有远见。第二天他们几个人,翻山越岭,来到十几里远的岭埂背,与三都西向搭界的古祥洞实地察看。

察看了半天,大家就地坐了下来,议论开了,都认为工程巨大。估量了一下,两边引水渠道就足有六七里路长,中间还要在半山腰打穿一个山洞,而且是青石山,地质和距离都难以估准,难度非常大。议论来,议论去,却无定论。

林书记站起身,郑重地说,为了子孙后代,为了义田上千亩粮田,再难我们都要下定决心搞,学愚公移山精神,相信河水倒流的奇迹肯定能发生。几个人都被林书记最后几句话打动了,增强了自信,一致同意实施开洞引水工程。

林书记和大队长林乃德第二天加早赶到公社,作了详细汇报,得到了公社革委会的重视,在精神上给于了他们极大的鼓励,并建议尽快准备开工,争取向建国二十五周年献礼。得到了公社革委会的支持,林书记和大队班子信心更足了,回到家当晚就召开了全大队干部群众扩大会,宣布启动义田古祥洞引水灌溉工程。

会上还确定了具体分工。由林泽民同志负责全盘工作,带领邓南藤、赖怀清、林象袼等同志,先期做好工程规划勘探定址工作;由林乃德同志负责与公社沟通联系,到各生产队组织安排劳力;由赖怀贵同志带领上海知青周惠萍同志,负责采购施工所需物资;由上海知青徐福祥、马文华同志负责宣传群众,组织青年突击队。

会议一开完,大家说干就干,各司其责,分头行动。公社也非常重视,派来了水利技术员帅新泉同志驻点指导。林泽民和帅新泉带着几位有经验的同志,克服各种困难,用一台简单的测量仪加上原始的罗盘,硬是凭丰富的经验,脚踏实地,用牵尺过量的土办法展开工作。经过十几天的艰苦努力,终于选定了坝址渠道,在山半腰东西两边确定了进出水口。大家的准备工作都做得扎实到位,全大队社员群情振奋,由上海知青组成了一支百多人的青年突击队。

在建国二十五周年头一天,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庆典。开工庆典这天,天气晴朗。大队部门口禾坪上,用门板搭了一个台,中间挂着毛主席像,两边用红纸横着书写的“自力更生、引水灌田”八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公社几个主要领导陪着县里水利局干部来了,周边下游各大队代表来了,全大队男女老少都来了。树上喜鹊喳喳叫个不停。十点整,大队长宣布义田古祥洞引水灌溉工程开工庆典开始。接着,鞭炮齐呜,锣鼓喧天,“共产*万岁!毛主席万岁!”欢呼声响彻云霄。

紧接着,公社书记和大队书记一同将一面青年突击队红旗和一把缠着红绸的八镑大锤,交到了突击队徐福祥队长和副队长马文华手上。他们接过红旗和大锤,来了个立正的姿势,齐声用铿锵有力的声音代表全体青年突击队员宣誓: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简单而隆重的庆典仪式圆满成功。

国庆节那天,全大队男女老少齐上阵,义务参与工程开工。拿的拿大锤,扛的扛锄头,肩的肩炮扦,抬的抬板车,一支近千人的锄头大军,向山上进发。队伍来到大山两边工地,轰轰烈烈挥锄洒汗,高歌鼓劲,用实际行动,以这种方式,向祖国二十五周年做了献礼。

转眼就是冬季,几百人的队伍抗严寒斗风雪,挑灯夜战奋斗在工地上。特别是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不少人的手磨破了,冻得流血,用胶布一缠又接着干。两个上海女知青来例假了,妇女主任劝她们回去休息,她们却说小病不下火线,顽强拼搏着,令在场的人都非常感动敬佩。最艰难的是洞内施工。里面空间小,又是坚硬的青冈岩,打炮眼是项非常苦累的活,只能三几个人轮流作业。当时实行工分制,每天最高十分工,轮流作业只比外面高五厘。那是一个工作日十分工才三四角钱。夜间在洞里加班到十二点,只算半个工,发一小包饼干就算夜班奖励。

春节前夕,公社*委政府派来了慰问组,送来了为数不多的肉和酒。全体“参战”同志热泪盈腔,感觉到了*和政府送来的无比温暖。

洞里施工有时还会撞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吓之事。那时集体经济很困难,有时连炸药都无钱买,而且炸药是紧缺物资又难买到。有次遇到一个哑炮,突击队员上海知青李金栋,为了不让炸药浪费,他大着胆子进洞去重新点燃,还没来得及跑出洞口,就听得一声巨响。洞外的人都吓呆了,以为把他炸倒了。还算万幸,有惊无险,只是差点把他的耳朵震聋了。

涵洞打到三米多深,里面就无光线,又沒电灯。只能靠点着马灯施工作业,一天下来只能推进一尺多。农忙季节又得停工,无法正常施工。在大队*支部班子领导指挥下,投工两万余个,历时近三年,两边引水渠道基本完工。可整个洞才打了一百多米,因无资金来源,买不起炸药和施工所需材料,巧妇也难做无米之炊,至年,不得不被迫停工。动工三年来,林书记和班子成员每人身上都瘦掉了几斤肉,而且还留下了沉重的经济包袱和心理压力,真难为他们了。

工程一停就是十多年,村班子换了两三届。直到年,改革开放给乡村带来了生机。当时,任太平书记、林象袼村长和赖怀清、钟海北、赖怀贵、林葵英等村委班子,为了不让老书记和前辈村委班子同志们的心血白费,为了不使广大参与群众的汗水白流,他们敢于担当,经研究决定重启该引水灌溉工程。

他们向县乡有关部门汇报,取得了水利局有限的一万元资金扶持。县水利局还派来了李工程师,负责指导施工。

村上找来了有打洞经验的萍乡人何家富。他当过工程兵,在部队搞过爆破,有一定专业技术。村上以承包形式,将涵洞承包给他进行施工。何家富雇请了十几个有技术经验操作人员,吃住在工地,与虫鸟野兽为伴,展开了艰苦施工。

村两委班子,轮流负责工程管理。特别是任书记,全身心投入,三天两头在工地上转,基本把家事全部丢给了老婆。他老婆也是个贤惠妻子,尽力支持丈夫的工作,任书记上山时,她总会摘些蔬菜,要他带给工地上的师傅们吃。她常说他们在工地上辛苦不容易,师傅们的衣服破了都是她帮缝好。工地上的人从心底感激她。

由于青冈岩石坚硬,施工难度越来越大,进展缓慢。加上当时条件设备有限,测绘不是很精准,结果中间交汇时,东面进水口比西面出水口高低误差近两米,听到声音时还多挖了一米多,好在是进水方向高,否则还不知要消耗多少时间和人力。

整整花了两年时间,耗工六千余个,才打通此洞。打通那天,东西涵洞汇合,十几个人无比高兴,舒了口大气,疲劳地倒在了洞里睡了一觉。老板何家富特意到山下买来酒菜,表示庆贺。他含着辛酸泪,说了几句令在场人深为感动的话:“各位都累掉了几层皮,我也操白了满头黑发。总算打通了!”他给大家碗里倒满了酒,举起碗说:“让我们一起干了这碗终生难忘含有辛酸泪的酒吧……”

由于远超预算,炸药用量大,耗时费工过多,当地群众都知何家富亏得一塌糊涂。有的人曾问他,何师傅你明知道亏本为何还干下去呢?他只说了句,做人嘛,答应了的事,就是狗屎也得把它吃了。何家富这句有军人气质的话,虽然不是豪言壮语,可却很感动人。最后完工结算时,因村上无钱支付工程款,还拖欠何家富三千多元工程款,无法兑现。村上也因此项工程背下了更重的债务。九几年何家富来铜鼓两三次,结果都是空手而去,此后再没来过了。据说他己故去多年。我相信何家富这种诚信人,就算在九泉之下,也心无反悔。因为他对义田的奉献付出,义田的百姓心里都还记得他这个人。

这项引水工程,经过两代人的努力,跨越二十多年,总耗工三万余个,终于将山背古祥洞之水引到了义田,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使义田下方几千亩良田受益,即便是干旱之年,也依然能稳产保收。这个工程不但起到了灌溉农田作用,而且在九十年代还成了一条人工运输通道。古祥洞里面山上砍伐的成千上万立方木材,不再需要一根一根扛出来,都是用板车从这洞里运出来,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劳动强度。十几年前,还科学地综合利用这渠道之水,建立了发电站,给义田老百姓送来了光明。

这一切,应归功于伟大的新中国,归功于社会主义时代,归功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归功于*和政府的领导。同时,我们应记住林泽民这样的老一辈,更不能忘了像何家富这样作出了贡献的广大参与者。

所以,我把义田这个灌溉引水渠,叫做:深山里的“红旗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