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公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腊月里贴春联门神挂门签子,让我们把过年 [复制链接]

1#

贴春联,是我国春节的例行风俗,地不分南北,人不分富贵,都要在门两边贴春联。春联也叫对子、对联,多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家家户户一贴红红火火的春联,那过年的氛围一下子就浓了。

春联起源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蜀王孟昶好文艺,附庸风雅,“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从他的嘴里溜出来,不经意刻在门两边的桃木板上,这就成了中国的第一副春联。年年把春联刻在桃木板上,“总把新桃换旧符”,终究麻烦。市井人家加以创新,直接在象征喜庆的红纸上写春联,热烈的中国红,飘逸的书法,吉利的语句,这不正是国人热衷的形式吗?

图注:春联

又传,明太祖朱元璋酷爱春联。《簪云楼杂记》载:“明太祖都金陵,除夕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幅”。他还微服上街观赏。这年除夕日,发现一屠户未贴春联,他就挥毫书写了一副对联给屠户贴上。联语是“双手辟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成为春联史上脍炙人口的佳话,并由此使贴春联普及民间。

至民国时,凡佳节庆吊民间都贴对联,尤其年节,家家户户无一例外,即使贫困之家的茅屋竹笆门上也贴。一般是家中有多少道门,就当贴多少幅联。联语内容多以表现节日喜庆和迎春祈福的心怀为主。五言七言居多,六言八字也不乏见。长联则多见于单位、寺庙、名胜或楼台亭阁。民间大门常见春联有:“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更新春”、“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天地间诗书最贵,家庭内孝悌为先”等。商家多写“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也有依自己行业写的,如药店写“制药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等。

图注:贴春联

每年腊月二十左右,集市上就会出现卖对子的商贩。在地上铺上彩条布,然后把对子摊在上面,压上竹竿就成。一幅幅宽窄不一的对子在冬日的阳光下闪着金光,看得人眼花缭乱。只要你在摊位前稍一迟疑,老板就会过来介绍:“买对子哇,价廉物美,不买后悔,哥子要几幅?”老板的殷勤让你不好推辞,那么几句话下来,一桩小生意就成交了。

再穷的人家,在腊月三十那天,也要想办法让自己的门户见红,不然就会被人瞧不起。贴对子时,先得把横批和上下联分开,不识字的还得请人斟酌一番,免得出洋相。对子也有讲究,龙门的、堂屋的、睡房的、厨房的,各不一样,要按房屋使用性质写贴,如厨房门:“有柴有米足矣,无是无非快哉”,猪牛圈门:“猪肥牛壮六畜旺,粮丰林茂五业兴”等。春联除孝家当贴绿色或粉红色纸外,全是鲜红银石朱或蜡光纸用墨或金粉(铜末)书写。

图注:贴春联

写对子是读书人的雅事。父亲把瓦刀抡得团团转,可就是制服不了毛笔,肚里只有丁儿点墨水,毛笔当然就不听使唤了。父亲并不气馁,自从我三年级起,就给我买来笔墨纸砚让我反复操练,让我练好毛笔字,将来给家里写对子。开始自然是描红,然后临帖,父亲找来的废旧报纸写完了,我就直接蘸水在玻璃板上反复演练,半年后居然从形似到神似,毛笔字有模有样了。

那年腊月,父亲买来红纸裁好,让我给家里写对子。我写的对子笔迹未干,邻居们就知道了,整个院子的邻居都把红纸带过来,让我帮着写对子。邻居蒋叔说,老三的毛笔字待得客了,干脆批发些红纸回来写好对子带到街上卖吧,准能赚钱。

图注:写春联

我写的对子也有人买,还能赚到钱?我不敢相信自己。父亲鼓励我说:“你不要怕,要相信自己的实力。我给你出本钱买红纸和墨汁,赚到钱算你的!”我那时脑袋一热,居然就答应了。五角钱一张的大红纸,可以写四副对子,一副卖五角,一张红纸可以赚一块五。父亲批发了三刀红纸,那个腊月我整整写了一千多幅对子,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父亲批发了些绵竹年画和我写的对子一起卖,赚了几百块,来年的学费也有着落了。父亲乐得合不拢嘴,逢人就夸我:简直给彭家争气了。

绵竹年画属于中国四大年画之一,已经成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在用纸、用笔、用色上别具一格。传统绵竹年画一般都用粉笺纸(当地所产的土纸上面涂一层薄薄的彭州白泥)和鸳鸯笔(特制扁笔,一边蘸水,一边蘸色),颜色多用矿物色和中国民间染料加胶矾调制而成。彩绘过程,艺人们叫做一黑(指黑线版)二白(指人物手脸底色及靴底作白)三金黄(指衣冠及道剧的橙黄色)五颜六色穿衣裳(指洋红、桃红、黄丹、佛青、品蓝、品绿等)。给人以单纯强烈、鲜艳明快、对比和谐的色彩效果,风吹日晒经久不变。

图注:绵竹年画

由于用笔、用纸、用色的独特性,使绵竹年画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此外,还辅以“明展明挂”手法,借助同类色的深浅变化,增强画面的节奏感和装饰情趣。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除了卖对子和门神,我也附带卖些寓意吉祥的门签子。门签子与绵竹年画配套,除了绵竹,其他地方几乎没人做这个东西。在绵竹市板桥镇海江村,还有一位老人依然坚持着制作门签子这门传统手艺。打刻门签子要有一套专用的工具:一块厚实的木墩,一把小锤子和几根尺寸不等的刻刀。老人打刻时,先将成叠的纸放在木墩上,然后按照图案选用不同的工具用锤子轻敲细打。打刻的力道要均匀、有力,既要保证刻透整叠纸张,又不能将纸打烂,刻出的图案要线条相连、内容完整。

图注:门签子

红绿黄、青蓝紫,不同颜色相互搭配,字和图案都是镂空的,像一种剪纸工艺,但与用剪刀剪出来的剪纸相差很大。纸的大小长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图案多是双喜、双鱼、莲花、麦穗、十二生肖中的小动物等。贴挂门签子,是一种美好的象征,寓意人寿年丰,日子很红火。门签子与绵竹年画一起盛行于清代,主要是在过年时与春联的横批一起贴在门楣上,图案大多是龙、狮等,再配以“福、禄、寿、喜”或“招财进宝”、“黄金万两”等吉祥语,錾成金字符,贴在红纸上,门签子以五张为一幅完整的图案,取五谷丰登、五福长寿之意。

从切纸到订本,然后錾本,再錾金,做一幅门签子,一般都有六七十道工序。制作一幅完整的门签子,工具都需要二三十种。而它和绵竹年画还有一个相同之处,那就是在做门签子前,都会先用木版刻模具,然后再将模具的图案拓印在订成本的红纸上,接下来是錾花,然后錾金,最后贴金。

图注:春联摊

自从卖对子、门神和门签子赚到钱后,我练毛笔字更带劲了,对子也越写越好,直到我师范毕业才搁下这门手艺。现在我虽然不写对子了,可是我仍然喜欢在腊月的对子摊边流连。我的目光在那些各式各样的字体上掠过,心里就会涌起一丝丝的暖意。

近些年腊月间,文化部门在城市广场和一些大型集镇,都会组织送春联、送门神的活动。由书法家们当众在红纸上写好春联,然后大家可以免费领回家去贴。在那些书法家里,我发现了几个师范同学的身影,那毛笔字写得分外潇洒大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私下打听,原来他们已经成为了中国书协会员,这可真是让人感佩啊!读师范期间,在学校的要求下,我也曾努力地联系过书法,在赵体上花了不少时间。可是总觉得自己练来练去,也就是刚入门的水平。看来任何艺术门类,光勤奋还是不够的,还得需要天赋,需要一定的领悟力。

图注:送春联

不过,我们也算还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写得不好,就不敢到处卖弄,毕竟这个社会懂书法的人还是很多,字的好坏大家还是有鉴赏力的。不过一些江湖书法家就不一样了,他们根本没有书法的功底,从不老老实实临帖,也不知道点画、间架结构、线条诸如此类的东西,就开始到处表演书法,其结果不过是哗众取宠罢了。(彭忠富/文;图片源于网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