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92729.html爱吃辣的省份有很多
但“辣湖南”却非同寻常
湖南是中国最早形成的嗜辣地区
也是辣椒在中国的首个“超级地区传播中心”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湖南还是中国乃至世界的辣椒种业中心
拥有中国最大的辣椒种质库
而当你真的深入湖南,则会发现,
“辣湖南”的热烈和出色
还远远不止以上这些……
中国重辣区的缔造者:
湖南是中国最早的嗜辣地区,
影响巨大的辣椒传播中心
辣椒的故乡在遥远的美洲
年哥伦布的远航发现了新大陆
航路打通,辣椒于16世纪晚期才姗姗来迟
抵达中国
从地方志来看
记载辣椒最早的是浙江山阴县志
时为清康熙十年(年)
农业史中,浙江也被认为是
辣椒从海路传入中国的最早落地点
浙江虽占得先机
在辣椒快速传播的事业上却功绩平平
辣椒进入湖南之后
却出现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迅速星火燎原,势如破竹
湖南作为辣椒传播道路上影响最大
时间较早的次级传播中心
迅速将辣椒向周边地区扩散
为长江中上游嗜辣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辣椒是湖南民间文化中的一个特殊符号,能吃辣往往被看作是有勇气、有担当、敢为人先的表现,各地常举办辣椒节或吃辣椒大赛,参加者众多。图为湖南宁乡炭河古城举办的一场吃辣椒挑战赛,众多挑战者浸在漂满辣椒的冷水池里或满是冰块的冰桶中,进行吃辣椒比拼,体验冰火两重天的刺激。光是观看,都能感受到浓烈的辣味。摄影/杨华峰
从大量的地方志中可以看出
湖南历史上关于辣椒记载的频率极高
范围甚广
贵州的辣椒应是通过湖南传过去的
(与移民及进行山地垦殖开发的流民等有关)
四川的辣椒早期来源虽也有来自华北的
但大面积栽培的辣椒品种则是从湖南传过去的
这与“湖广填四川”大规模移民密切相关
(华北传过去的辣椒
因难以适应四川高温潮湿的环境而被淘汰)
可以说,在浙江登陆上岸后
辣椒以湖南为次级中心
走向贵州、四川、云南、广西等地
湖南是这条传播之路上的超级驿站和发动机
◎图为长沙一处生产剁辣椒的老作坊,生意兴隆。摄影/傅万泉
湖南与辣椒为何能电光石火
擦出如此热烈的火花?
观察中国重辣区
都有相似的地理环境特征:
多山多雾,日照少,潮湿
湖南更是如此,三面环山,北有洞庭
夏季气温高,南方烈日加上河湖蒸发
三湘大地湿热郁积而不得散发
冬季北方冷空气长驱直入
大雾弥漫,冷湿逼人
湖南年降水量高达—毫米
河川密布,常有内涝
自古就被称为“卑湿之地”
据气象局的数据
湖南的年平均相对湿度甚至明显超过
多阴雨“、蜀犬吠日”的四川
而辣椒恰好可以祛湿开郁、抵御风寒
此外,辣椒风行三湘也与湖南古代缺盐有关系
“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
辣椒的“中国故乡”:
并不适宜的水土,
却催生出中国辣椒的种业中心
据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统计
年中国的辣椒种植面积已超过了大白菜
成为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
总产量更是占到了世界一半左右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在辣椒这场轰轰烈烈征服九州大地的革命中
湖南的功劳值得大书特书
湖南有一系列“辣椒之最”:
中国最大、世界第二的辣椒种质资源库
湖南血统的“湘研辣椒”
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辣椒品种
湖南出身的辣椒种子
最高时占据了全国辣椒种植面积的80%
据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种子协会调查报道
湖南是世界上最大的辣椒种子供应中心……
◎图为几种辣椒种子的放大照片,大小色泽略有差异,看起来像是一枚枚可口的“虾片”。
有趣的是,辣椒专家李雪峰特地强调说
身为中国辣椒种业中心的湖南
其实并不算是辣椒的理想家园
这里春冬光照弱,夏季高温
冬季湿冷,阴雨多,病虫害严重
很多地方土质也不好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虽然条件不好
湖南人却极爱辣椒
所以乡村家家户户都种
加上湖南地貌、气候、土壤类型复杂
栽培制度多样
经过几百年的物竞天择
湖南遂成为重要的辣椒次生变异中心
且良种特别多、适应性和抗病性强
◎图为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一角,这里拥有全国最大的辣椒种质资源库,样本数达多种。摄影/王宁
目前,湖南省辣椒种质库
保存有辣椒种质资源约份
(包括本省、外省及世界各地的辣椒种质)
与清末推动辣椒的传播
缔造了中国重辣区一样
如今辣椒育种创新世界领先的湖南
依然在为辣椒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引领着“辣椒芯片”的前沿方向
成为辣椒真正的“中国故乡”
比四川更“辣”?
不仅是辣椒生产大省,
更堪称中国“辣消费”的中心
一直以来,湖南都是我国辣椒的重要产区
也是省内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
(目前约为万亩)
多年来辣椒种植面积
都位列全国五强甚至三强之一
然而即便如此
如今湖南的本地辣椒
却仅能支撑省内大半年的市场需求
春冬多是外地辣椒当道
两广、海南、河南、陕西、山东
都是外调辣椒的来源地
可见湖南人辣椒消费的能力之强
对辣椒的爱之深切
◎图为冬季长沙农贸市场上运输外地辣椒入湘的大货车,这辆为广东车牌。此外还有大量来自海南、广西等地的辣椒,用以补给湖南的冬春市场。近年来,外调大量辣椒入湘已是湖南的常态。摄影/王宁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所长李雪峰曾告诉我
他们所曾做过一个不完全的统计
(不少乡村自种自吃
种植面积零碎,难以精确统计)
湖南人均每年至少能吃掉斤辣椒(鲜+干辣椒)
这么算下来,全省消费总量可达到多万吨
这个数据的确够“辣”
通过查阅
我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年发表的一篇
关于四川辣椒产业的论文中
找到了这样一组数据:
喜辣的四川人常年消费辣椒(鲜+干)约多万吨
尽管统计口径可能存在差异
但也可以看出湖南人惊人的辣椒消费实力
◎四川习惯辣椒加花椒,俗称麻辣;贵州多酸辣;云南人爱糊辣,陕西是咸辣。湖南的辣椒美食口感则更为多元丰富,集众长于一身。图为长沙一座老字号辣椒店铺,各种辣椒制品琳琅满目。摄影/马宏杰
湖南人家的一日三餐几乎都离不了辣椒
小炒肉(主料为青辣椒)、虎皮辣椒、擂辣椒皮蛋
是最高频的家常菜
此外,湖南人还演绎出无数种辣椒吃法:
剁辣椒、泡辣椒、白辣椒、
辣椒萝卜、辣椒油、豆豉辣椒、辣酱……
中国八大菜系中的正统湘菜
辣菜也占据相当比例
剁椒鱼头、口味虾、麻辣子鸡等都鼎鼎有名
湖南地方菜虽各有千秋
却也万变不离其辣
可以说,辣椒是湖南美食的灵魂
辣中有韵味有层次,调和百味
就这样,湖南人还嫌不够劲
还发明出了辣椒包子
饭后零食辣椒布丁
辣椒冰激凌等网红美食
辣椒文化的酝酿和升腾之地:
“近代湖南两大土特产,
一出辣椒,二出名人”
前面说到了辣椒风靡三湘大地的地理、气候等原因
其实还有重要的一条没提及
那就是辣椒完美迎合了湘人火辣辣的性格
湖南人自古民风彪悍
这里夏热冬冷,崇山峻岭
又多强悍的少数民族
人们天生就“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
“宁听苏州人吵架,不愿听湖南人说话”
吴侬软语温婉,湖南人则高腔快调
连民歌也弥漫着辣椒的味道
宣泄情感放肆而泼辣
◎湖南的“辣口味”虽十分丰富,但最流行的则是辣椒的本来味道即鲜辣,辣得通透热烈、一往无前。湖南多山,多雾潮湿,泉溪冷冽,吃辣不仅可下饭,还可祛湿御寒。家家户户都习惯备足干辣椒,以供冰封雪冻、农忙季节和蔬菜淡季食用。图为湖南山区农家的生活场景,辣椒挂满房梁。摄影/李智倪
在中国数千年文明史的长卷中
19世纪前的湖南一直较为沉寂
“碌碌无所轻重于天下”
然而晚清以降
湖南人如睡狮梦醒
“半部中国近代史由湘人写就”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
从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拨又一拨敢为人先的湖湘英才
造就了令人眩目的“湖南人现象”
此外,湖南人的“战神”气质也在近代之后迅速提升
晚清的湘军是最有战斗力的部队
而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十大元帅中
有3位是湖南人
10位大将中有6位是湖南人
历史为何出现了如此醒目的“转折”?
不少史学家分析了各种因素
却少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