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公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药五味之辛和酸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应到北京那家治最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中药五味之辛和酸

1辛味药

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一般来讲,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有辛味。因此辛味药多用治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麻黄、桂枝两味药作为辛散药的代表,可以说最合适不过。《伤寒论》中一个重要的解表方剂——麻黄汤,其中最重要的两味药就是麻桂。

看一个案例:夏秋之际,一男子因感染寒邪,病了一场。恶寒、高热,无汗,头痛,烦躁不安,脉浮数而紧,体温在39.5左右。此证属风寒之邪束表,寒主收引,汗孔闭合。虽正邪交争于体内,热大发,但邪气排出无门。当务之急,需解表将汗孔打开,令邪有出路;同时以药力助正气,一举驱邪外出。处以麻黄汤原方。半副药后,遍身大汗出,热退身凉病愈。

麻黄,桂枝属于辛散类,下面我们在来看看“辛行”的药:香附、川芎皆味辛善行气血。香附更善理气,川芎更善活血,是妇科很常用的一对药。李时珍赞香附“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也。”川芎的应用范围相对更加广泛一些,《本草汇言》谓川芎“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

2酸味药

酸: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酸味药多用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肠滑、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证。我们来了解几味儿药,理解一下酸:

茱萸有二,一谓山茱萸,一谓吴茱萸;性味功用完全不同,不可记混。山茱萸味酸,善收敛固涩;但山茱萸作用偏下,以治遗精、遗尿之类为其所长,又能补肝肾之阴。

五味子同为味酸,作用范围更加广泛,在表能敛汗止自汗盗汗;在上可敛心而平悸动,敛肺气而定咳喘;在中可敛气生津而止口渴;在下敛精固脱,涩肠止泻。着重讲一下五味子敛气阴的功效。暑热邪气最典型的特征有二,一是耗气,一是伤阴。所以中暑后,人常会出现两个症状,一是乏力,一是口渴,即是气阴被暑邪耗伤的表现。阴既伤,益气养阴即是正法,但临床实践中发现,单纯靠补益气阴还不够,还需要用五味子来收敛气阴。思其缘由,药物本身并非气,并非阴。能补益气阴者,总不能离开人体自身的气阴做基础。

现在暑热令人体之气阴大耗,想要恢复正常的气阴水平,一是保护现存气阴不再继续耗散,二是保护新生之气阴不会继续耗散。五味子有酸敛气阴的功效,用在这里恰到好处。

麻黄桂枝各半汤

山茱萸五味子

(编辑:清尘浊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