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m.39.net/pf/a_7696544.html五味的本义是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滋味,中医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观察,不同味道的药物作用于人体,产生的不同反应和获得不同的疗效,于是以之作为概括药物作用的理论,形成中药五味理论。酸、苦、甘、辛、咸五味具有不同的作用,五味的“味”超出了味觉的范围,是对药物功效的高度概括了。
五味的阴阳五行属性,《内经》云:“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洪范》谓:“酸味属木、苦味属火、甘味属土、辛味属金、咸味属水。”《素问·藏气法时论》指出:“指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一般来讲,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辛味。因此辛味药多用治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如苏叶发散风寒、木香行气除胀、川芎活血化瘀等;《内经》云:“辛以润之”,辛味药还有润养作用,如款冬花润肺止咳,菟丝子润补肾等;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亦称辛香之气,除有散、行的特点外,还芳香辟秽,芳香化湿,醒脾开胃,芳香开窍等。
甘: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一般来讲,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有甘味。甘味药多用治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饴糖缓急止痛、甘草调和药性并解药食中毒等。
酸: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酸味药多用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肠滑、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证。如五味子固表止汗,乌梅敛肺止咳、五倍子涩肠止泻、山茱萸涩精止遗以及赤石脂固崩止带等。
苦:能泄、能燥、能坚,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泻火存阴等作用。一般来讲,清热泻火、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清热燥湿、苦温燥湿、泻火存阴的药物多具有苦味。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喘咳、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证。如黄芩、栀子清热泻火,杏仁、葶苈子降气平喘,半夏、陈皮降逆止呕,大黄、枳实泻热通便,龙胆草、黄连清热燥湿,苍术、厚朴苦温燥湿,知母、黄柏泻火存阴等。
咸:能下、能软,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作用。一般来讲,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积、消散结块的药物多具有咸味。咸味药多用治大便燥结、瘰疬痰核、瘿瘤、癥瘕痞块等症。如芒硝泻热通便,海藻、牡蛎消瘰散瘿,鳖甲、土鳖虫软坚消癥等。咸走血,如大青叶、玄参、紫草、青黛、白薇等具有咸味,入血分,具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咸先入肾,不少入肾经的咸味药,如紫河车、海狗肾、蛤蚧、龟板、鳖甲等都补肾。为了引药入肾增强补肾作用,不少药物如知母、黄柏、杜仲、巴戟天等药用盐水炮制。
-----------------
长义堂中医*健康*生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