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公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蒲城中医中药ldquo五味rd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最好效果的药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51227/4750277.html
医院宗旨

厚德传承创新奉献

院训仁●和●精●诚

急救

-

"

中药的味是指中药所具有的辛、甘、酸、苦、咸五种,除此之外还有药物具有的淡、涩二味,五味与五行、五脏等都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有着神奇的效果。

"
  

辛、甘、酸、苦、咸对应中药散、补、敛、补、泻、坚等作用的性质和特征。

如:知母的甘味,玄参的咸味,板兰根的苦味,葛根的辛味,石膏的辛味,罂粟壳的涩味,有代表性的中药学著作中,与滋味基本相同的药味,约占35%;部分与滋味相同的药味,约占40%;二者完全不同的,约占25%。

中药的自然味与临床用药关系不大,作为功能味,不论与滋味是否吻合,都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标志,是中药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五味的最早记载见于《吕氏春秋》,书中有“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之说,《*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将五味与作用相结合,指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并将五味与阴阳五行相联系,探索和解释五味与人的整体关系,进而说明药物与机体的作用,对临床有重大指导意义。

合理的利用五味,可以养身保健、扶正补虚,祛除病邪。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曰:“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素问·生气通天论》曰:“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若用之不当,则会产生不良后果。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失。”

往期精彩回顾

冬病冬治---“三九贴”预约开始啦有一种痛叫手贱...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区特色项目(一):平衡火罐

传播专业健康养生知识

分享养生行业最新资讯

大家都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