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项羽在一帮部下的劝说下,于鸿门设宴,本是除掉刘邦的好机会。却因为个人原因,致刘邦逃之夭夭。
西楚霸王沽名钓誉是缺点吗?
很多人说项羽傻,大人物说他沽名钓誉。问题是,就是傻子也知道把对手杀了,可以杜绝后患呀!何况西楚霸王?所以说,项羽的问题不是出在智力或战略层面,而是道德层面——他更注重个人操守。其实,某种程度上,说他沽名钓誉,与其说是贬,不如说是褒。试问,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名誉都不在乎,只剩下利益,那算什么东东了?
项庄舞剑,意在法沛公。
只是,项羽这样做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乌江自刎的事,就不用我说了。
到了近代,又出现了一个项羽这样的人。
北洋时期,奉系军阀张作霖手下有一员大将,名郭松龄。他在奉军内部威望极高,跟奉系公子张学良的关系特别铁。当年,在张作霖自办的军校内,郭松龄是张学良的老师。其它老师都觉得张身份特殊,凡事迁就着他,惟独郭松龄例外。越是这样,张学良就越敬重郭松龄,且由于郭的军事素养极厚,后来二人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张学良曾对人说:“茂宸(郭松龄字)就是我,我就是茂宸!”
倒奉大将郭松龄。
张作霖也特别看重郭松龄的军事才能,再加上跟他儿子的交情,所以对郭松龄也不薄。奉军有了什么好的装备,都是先配备给郭松龄部。
只是郭松龄有新派思想,看不惯老派军阀张作霖的用人与治理之道。几经劝说无效后,郭决定起兵倒张。起事前,为了在军事上做好准备,郭松龄不仅对外连络了冯玉祥、李景林等实力派,而且在内部也偷偷撤换了一批将领。
人称少帅的张学良。
这些举动都没有逃过张学良的眼睛。觉出异样的少帅,决定跟郭松龄深谈一次。面对只身入穴的张学良,郭松龄完全可以把他扣下来。一则张学良也是奉系大将,他被扣奉系必大伤元气,二则多了个人质,一旦作战不利,还有跟张作霖谈判的筹码。但亦如当年的项羽,郭松龄面对部下押张的建议,一笑了之。张学良虎穴走一遭,毫发无损,平安归去。
后来的事就不用我说了。郭松龄重演了一出西楚霸王的好戏,兵败后被张学良监斩。
影视剧中的郭松龄与妻子。
项、郭二人的故事,再次证明了诗人北岛的名句: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至于这句诗的上一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那可用来证明的材料就太多了。现实生活,你我身边,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这类剧目。
只是,对“沽名钓誉”的人来说,就是知道卑鄙有利可图,能做到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