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8
新华社
中秋是团圆的时刻。几千年积淀形成的家国情怀让在新时代大潮中搏击的中华游子平添了一份深切的乡愁,而现代科技的进步,与时俱进的文化理念让亲情、友情有了更酣畅的表达,也让中秋文化在创新中不断得到延续。
传承:多彩习俗重传播年轻粉丝日渐多
现代科技的发达,让传统节庆文化活动有了更符合当代人审美情趣的表达,将节日的热烈氛围推向极致,借助高科技威力的节庆活动所承载的中华文化最珍视的核心价值则在新传播中得以薪火相传。
9月的广州,天气依然似火。正值中秋假期,每到晚上6点,广州的夜色还没有完全降临,在珠江之畔的广州文化公园内,中秋的花灯则早已悄然点亮。
在公园正门口,名为“繁花盛果”的灯组引得不少市民拍照留念。灯组以十三行博物馆的通草画为灵感,呈现了岭南花卉争芳斗艳,争相怒放,彩蝶闻香而来,翩翩起舞的喜庆景象,寓意祖国繁华盛世。
中秋灯会是广州的传统文化盛事,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今年的中秋,具有岭南韵味的23组大中型灯组和近千盏气氛灯在文化公园与市民见面。
“一直听说广州是花城,在这个季节还能见到这么多花,真是百闻不如一见。”来自内蒙古的丁女士因工作调动,今年第一次在广州过中秋,公园里各种花卉与花灯交相辉映,让她对花城的环境之美感叹不已。
“广州的中秋花灯由来已久,本地的文化也有很强的包容性。外地人在中秋观赏花灯,通过民俗活动融入广州的生活中,可以增加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潘剑明说。
花灯用现代科技的力量丰富了美好寓意的传统节日祝福的表达方式,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则接通了华夏子孙与古老民族文化的血脉。
泥彩塑传承人胡鹏飞是北京为数不多的制作兔儿爷泥塑的手艺人之一。今年中秋,他在东岳庙民俗博物馆里,与跟他学习泥塑的孩子们在制作兔儿爷泥塑中度过。几名十岁上下的小朋友挽起袖子,时而和泥,时而开模、彩绘,忙得不亦乐乎。
“在泥巴上涂涂画画符合小孩的天性,嫦娥奔月等充满东方神话色彩的民间故事也带给他们想象的空间。”胡鹏飞说,彩绘让孩子们更容易了解传统的色彩基因,更让传统文化植入幼小的心灵。
年追随爷爷参与制作民间彩塑的胡鹏飞来到北京,他十分注重扩大老手艺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在庙会上,他与年轻人聊天,了解他们对民间艺术的喜好,并将这些信息吸收到自己的泥塑创作中,很多不知兔儿爷为何物的年轻人也从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