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公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葡萄对古罗马人有多重要专门为其制定法律, [复制链接]

1#

文/阿芷

前言

古罗马时期的葡萄种植业是世界农业史上的重要一页。

“十二铜表法”第六表第七条为:“(所有者)不得触动或取去(属于他的),而被(他人)用作建筑房屋或培植葡萄园用的木料(或木柱)。”

该法订于公元前-年,反映了早期罗马共和国的社会经济关系这表明葡萄作为古老的栽培植物,很早就进入了罗马人的生产生活,经营葡萄园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但从文明史的角度来看,古罗马人的葡萄业更值得研究。

罗马人的征服事业

古罗马人从何时开始种植葡萄呢?

从现有的文字记载看,葡萄很可能是亚平宁半岛的原产植物,但大规模人工栽培发生得较晚,而罗马人葡萄种植业的黄金时代要到公元前后才到来。

对此,爱德华·吉本(EdwardGibbon)有过总结,“在荷马时期西西里岛上已到处是野生的葡萄藤,非常可能在附近的大陆上也有;只不过那葡萄未曾经过人工培育,当地的野蛮居民也一定不会发现它有任何可口的味道。年之后意大利可以吹嘘说,80多种产量丰盛的著名的葡萄三分之二以上都产自它的国土”,正是这种情形的反映。

《荷马史诗》和希西阿德(Hesiod)长篇史诗《田功农时》证明,早在公元前8世纪之前,葡萄种植和酿酒已经对希腊人的生活发生了广泛影响[。

相比之下,罗马可靠的文字记载要晚一些。但最晚到了公元前5世纪,葡萄种植也已经成为古罗马人农业生产的重要部分。

这一时期颁布的“十二铜表法”为此提供了证据,第七表“土地权利法”涉及到大量因葡萄种植而可能产生的经济纠纷,举例如下:

“(所有者)不得触动或取去(属于他的),而被(他人)用作建筑房屋或培植葡萄园用的木料(或木柱)”;

“(辑自乌尔皮阿努斯)十二铜表法不许取去或要求把被偷窃去的并用作建筑或培植葡萄园用的木材或木柱作为自己的所有,但同时允许按(这些材料的价值)之双倍对负有使用材料之责者起诉。”

第九条“当葡萄剪除去时,而(木柱)并不拆除……(福赫德对这断片作了如下的补充:‘葡萄收成之后,木柱尚未取去,不得将其强行夺走。’)”

“十二铜表法”订于公元前-年,为我们复原了罗马共和国早期葡萄种植业的图景。罗马史是地中海古代史的最后一环。

公元前5世纪时,罗马还只是台伯河下游一个小小的城邦国家,但却完成了希腊城邦力所不及的事业,即征服和统一整个亚平宁半岛。

古罗马的拉丁人吸收埃特鲁斯坎人和希腊人的知识,又通过军事征服,控制了包括巴尔干半岛的希腊本土在内的整个地中海世界,使西方在希腊化之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与希腊文明并列为姊妹篇的罗马文明,并直接继承和发展了前者的文化。

罗马葡萄种植与酿酒业的发展过程,与其不断吸收被征服地区文化的过程同步。其中,最重要的葡萄知识来源有三个,分别是埃特鲁斯坎人、希腊人和迦太基人,最重要的地理因素则是意大利半岛优越的自然条件。

意大利海岸线很长,但是岛屿和港湾少,没有希腊那样便利的航海条件,远古以来贸易不甚发达。

不过意大利的地形和气候很适合于农牧业的发展:古代丘陵和河谷到处覆盖着茂密的植物,有森林,灌木林和草坡;河流水量丰富,气候比现在湿润;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总体来说,自然条件比希腊半岛要好得多,当然更适合葡萄、橄榄等经济作物的栽培。

因此,拉丁人崛起之前的殖民者登陆以后,立即开始经营葡萄种植园,以开展贸易获利。

埃特鲁斯坎人和希腊人是意大利半岛最早的定居者,分别在半岛的两端大规模种植葡萄。

作为早期罗马文化的知识来源之一,埃特鲁斯坎人很早就在意大利北部普及了葡萄种植技术(托斯卡纳今天仍是世界葡萄酒酿造工业的中心)。

而希腊人在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建立起殖民城邦之后,对外贸易导向的酿酒业开展得非常迅速。

腾飞的罗马葡萄业及其危机

公元前2世纪是罗马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吸收了希腊和迦太基的知识,富有创造性的拉丁民族在农业科学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此外,土地的经营方法和性质也发生了转变,公元前2世纪的地产所有者或租用者与公元前4世纪时明显不同。

主要表现在:后者往往只为了保住田产;而前者除保住田产外,还要利用它来增加收益,中等规模的葡萄种植园逐渐增多,田产成为一种投资场所。

以葡萄为代表,涉及葡萄园选址、庄园奴隶管理、修建、嫁接、施肥、收获、储存、榨汁、酿酒等知识;以葡萄酿的酒中,又有“希腊酒”、“科斯岛酒”、“给奴隶饮的酒”、“缓泻酒”、“医治小便困难的酒”、“香桃木药酒”等门类。

与一个多世纪后,另一位学者瓦罗(Varro)写作的《论农务》相比,加图的农业知识要差很多:瓦罗甚至列举了不同葡萄品种——小号阿米尼亚品种、双尤盖尼乌斯葡萄、小黄葡萄、大号阿米尼亚种、穆尔根提葡萄、阿皮希亚葡萄、路卡尼亚葡萄、玫瑰葡萄等生长需要的土壤、阳光条件。

但加图对经营管理庄园方法的讲述,对地产主们影响很大,首先便是其“庄园必须盈利”说。

这一时期,西西里和撒丁两省为罗马提供了大量的粮食,致使本土粮食价格日趋低落。为获取更多的利润,地产主们大量减少谷物种植面积,仅以本地消费需要为准,将大片土地改种经济作物葡萄和橄榄。

坎佩尼亚(Campania)和阿普利亚(Apulia)终于成为橄榄和葡萄种植园的世界。一部分大地产主在投资的同时,还努力改进园艺作物品种的质量。

公元前2世纪末,意大利的橄榄已在东方希腊大城出售。公元前1世纪,坎佩尼亚已经能够生产出当时最好的葡萄,用它生产的葡萄酒和最上等的希腊酒不相上下。

在北部意大利,也培养出了许多优质葡萄,生产的烈性葡萄酒远销到高卢和多瑙河地区。

在卢基乌斯·欧庇米乌斯(LuciusOpimius)担任执政官的公元前年,Falnerian出产了被公认“完美”的葡萄酒。

此后,Falernum(Falernian酒)和Caecubum(Caecuban酒)作为顶级葡萄酒的代表,更是享誉整个地中海世界。

公元前37年,瓦罗区别酿酒的时间长短时说“一般的葡萄酿制一年就可以饮用,迅速变酸的葡萄少于一年就必须饮用,Falernum则是放的年代越久越好”。

老普林尼喝到了近二百年前出产的“欧庇米安年份酒”(Opimianvintage),声称“这些酒的味道就像掺了杂质的蜂蜜”,但掺一点进别的酒里依然可以提味。

这段时间是罗马葡萄产业名副其实的黄金时代:亚平宁半岛(尤其是南部)到处是郁郁葱葱的葡萄园;葡萄酒真正成为全社会的生活必需品,与它有关的文化深入贵族、知识分子、士兵和平民阶层,甚至庄园中劳作的奴隶每日也有很次的葡萄酒可饮。

当时还时兴一种表达对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Bacchus)崇拜的仪式,即在夜间酒神会上无节制饮酒纵欲狂欢,李维说这位由希腊俘虏和难民介绍到罗马的新神令“男人之间所作的荒唐事比女人多”。

元老院在公元前年曾禁止酒神崇拜,并处死了数百人。

但除去表象,这些与贺拉斯的诗歌、西塞罗的辩论和夜间的纵欲狂欢紧密联系的佳酿,带给最底层社会的却是贫穷、饥饿和流离失所;葡萄产业的空前繁荣,对罗马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也不全是正面的。

葡萄种植业推动下的产业结构崩溃

粮食缺乏是市场利润驱使的结果。

公元1世纪时,谷物生产不独立曾导致多次粮食危机,居住在罗马的科路美拉批评说:即使在剑与火的战争年代,即使收成遭到敌人的劫掠,他们储存的食粮也比我们现在所存的要多。

而我们呢,目前正经历着一段持久的和平时期,按理说本应该使农业有较大的发展才是。

在这块拉丁母和萨图尔宁神的土地上,在神曾亲自教授其子孙耕种农田的地方,我们竟然同投标商订立合同从海外省份进口粮食免遭饥饿。

意大利本土葡萄酒生产过剩,则是帝国各行省的葡萄种植业崛起的结果,而该情况又始于并加速了本土科学农业的衰落,很快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行省居民从森林、沼泽地和沙漠中,得到了许多新的生产地。

以作为意大利葡萄酒输出对象的高卢为例,过去一直是森林稠密、人烟稀少的地区,而到这时,大量的森林被毁和荒地的开发,使高卢成了地中海世界葡萄的著名产地。

行省葡萄种植业崛起的另一原因为,没有农业基础的地区,往往传人采用科学方法耕种、高度发展形式的农业,显著的例子如南日耳曼尼亚的什一税地、不列颠、比利时、诺里库姆、达尔马提亚、多布鲁甲、叙利亚和特拉可尼提斯等。

高效率的葡萄种植业推广到罗马所有的行省,所向风靡。意大利以往的葡萄酒市场——西班牙、高卢和阿非利加,很快就自己生产葡萄酒了。

由于本土科学农业的衰落,东意大利出产的葡萄酒不仅无法同希腊群岛、小亚细亚、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葡萄酒竞争,甚至难以同埃及的葡萄酒竞争,只有日耳曼尼亚和多瑙河流域诸行省还是意大利葡萄酒的市场。

由于缺乏买家,意大利的葡萄酒出现了严重的过剩。这种过剩在农业经济领域引发了一系列连锁的反应,也参与到了罗马的衰落进程中。

罗马帝国如何衰落与西方古典文明如何衰亡是历史学家们尤其热衷讨论的问题之一。

正如韦伯、杜兰等所强调的那样,衰落主要由内因引起,是特定社会结构与文明特质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几乎所有学者都强调了农业经济基础发生变化的后果。

结语

葡萄种植和葡萄酒文化之所以能深入全人类社会,古罗马人居功厥伟。

早在公元前5世纪的共和国早期,培育葡萄园就已经成为古罗马人重要的农业生产活动,这点在“十二铜表法”中有清晰的反映。

但罗马葡萄业的兴盛,则来自向其他文明的学习。罗马早期葡萄种植与酿酒业的发展过程,与其不断吸收被征服地区文化的过程同步。

罗马的衰亡是其农业经济结构发展的必然政治结果,而葡萄种植业直接参与这一演变,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也是有史以来,葡萄和葡萄酒对人类文明所产生过的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俄)B.B.斯特鲁威,M.H.雅可夫金辑.十二铜表法[J].陈筠.防微,合译.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

[2]巫宝三.古代希腊、罗马经济思想资料选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

[3]ThisP,La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